用“铁桶车”来掀桌子的零跑,够解气!
零跑董事长朱江明表示,零跑是以成本定价,而不是以品牌定价,这是零跑始终要去贯彻,要去执行,要去落地的策略。

别看如今新能源产业发展火热,但国内的市场现状,却一直让消费者很愤怒、很生气。消费者气的,是价格。就理论而言,舍弃了变速箱、内燃机等繁复机械的电车,理论成本是要低于油车的,但事实上,“电比油贵”,却一直是过去几年的主旋律;直到去年底锂盐价格开始下跌,才终于有了一丝“油电同价”的希望曙光。
而让消费者怒的,更是价格。即便已经知道电车成本终会低于油车这件事,但诸多新势力车企价格高居不下,换句话说,在15万元至20万元级主流车市,消费者并未被认真对待。
问题出在哪里?
核心还是定价权,缺乏核心技术,就使得关键的硬件定价权等掌握在第三方手中,车企只相当于一家总装厂,自然在成本上失去了先天优势,这也是“电比油贵”,且每次降价潮都是由外资来驱动的根本原因。
但有意思的是,相较于春节前那波引发超高关注度的“某外资品牌”,近期新能源车市最大的关注点,或者说最火热的IP,无疑是新势力的“零跑汽车”,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门店的热度,零跑在最近一周都刷新了行业新高度,不仅单日销量破千,部分店面车型试驾已排到三天以后,还有市场传闻说其全品牌2天订单破4万辆。
最夸张的是,其旗舰B级车型C01的销量占比,竟然持平了入门A0级定位、用户基数更大的T03车型。
那么,零跑干了什么事情,才有了如此全面“开花”的市场表现?

答案,是面对“电比油贵”这雷打不动的市场格局,零跑一场发布会,直接掀了桌子,全品牌所有新款车型价格重构,一口气做到“油电同价”,甚至是“电比油还便宜”!让市场看见了技术魅力与崭新格局的同时,也让消费者看到了最具有诚意的产品。
四个字“全域自研”。“全域自研”意味着零跑在诸多核心技术上不会受制于供应商,进而在相同价格的情况下获得更多、更全面的竞争优势。对比15万元至20万元同价位车型,不管是车型尺寸、舒适配置、智能体验、智驾系统、操控体验等最核心的领域,零跑车型的“短板”很少,甚至几乎不存在,而“长板”,则是多样的,是真正意义上360度无死角、经得起考验的“铁桶车型”。
当然,在发布会上抛出的“铁桶”这个说法,口说无凭,还需要实打实的证据。2023年款零跑车型全家族,自是产品层面最好的证明。
全域自研,才有全面的“无短板”实力

零跑4款新车,除去入门车型T03之外,主力车型的C11增程/纯电以及C01纯电这三款车型,在参数、外观与内饰上,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出大量的通用性设计,而能做到这一点的新势力,此前更为人熟知的品牌还是“特斯拉”。
数据能佐证一切,根据零跑官方的信息,目前零跑旗下A、B、C三大物理平台,已实现从A0-C级,从轿车、SUV到MPV、皮卡与跨界车的全覆盖;通用化率达88%,全行业NO.1。

此外,零跑汽车已实现智能电动汽车所有核心系统和电子部件的自主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目前,除电芯、内外饰外购,底盘、汽车电子电器为自研及外包生产外,其它所有零部件均为零跑自研自产,其中还包含电动车最核心的驱动电机、减速器、电控BMS等。
数据显示,零跑汽车整车成本的70%,均为零跑自研自造。这也意味着一台零跑汽车整车成本的70%,都没有外部中间商/供应商赚差价,进而使得消费者利益最大化。其自研自造部分节约出来的成本,可以用于将部分外购的零部件升级规格,进而弥补“可能存在的短板”,打造同价位真正意义上“无短板”的“铁桶”硬核车型。
举个例子,零跑在十余万元的车身上不仅已经配置了成本更高,效果更好的高通8155P的主控芯片,相比于别家车企只将其用于座舱娱乐的“简单”用法,零跑还在芯片中集成了摄像头环视,音响调音等功能,反而总成本还较同级竞品节约了超千元。
类似的逻辑,全域自研自造,在对于成系统、成组合、成架构的其它部分,也有着极大的设计与成本优化优势。
比如目前的零跑车型已采用行业前端的三域融合式电子电器架构,相较于普通竞品的分布式或集成式架构,其成本更低、能力还更强、表现也更好;而今年2023年,零跑汽车还将推出更先进的中央集成式EE架构,进一步提高集成度,ECU数量降低至33个,整车线束缩减至小于1.6km,信息传输速度1Gbit/s,是现阶段的10倍,整车OTA升级平均时间也能从现有的小于40min缩减至小于25min。

类似的优势,还体现在智能驾驶部分,从视觉芯片的凌芯01到感知硬件的摄像头,从域控到算法,零跑全部自研,实现全场景基于中国特色路况和驾驶习惯的智慧领航能力;而这套系统,还在Waymo Real-time 2D Detection算法竞赛;Waymo 2D Tracking算法竞赛;Cityscapes-Pixel-Level Semantic Labeling Task中,均排名第一。
完全不受制于供应商的自研能力,让零跑在智能驾驶系统的车型硬件配套与功能配置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不仅是可升级可进化,也能自如地选择只实现部分功能来进一步降低成本,拉低车型入门门槛,满足更大消费群体的需求,比如2023款的C11增程、纯电以及C01纯电车型身上,我们都看见了这样的配置变化,进而让这些车型的价格表现,变得更加震撼,这才有了我们开篇所说的“掀桌子”、“真解气”。
真“铁桶”车,零跑重塑15万元至20万元市场新标准

任何“更便宜”“更具性价比/质价比”的说法,或者说任何需要参照物的结论,都离不开对比。之所以称零跑2023款的这一批新车是“铁桶车”,是市场新标准,根本原因还是得益于“同行的承托”。
以刚刚新车上市,关注度最高的零跑C11增程为例,其180舒享版车型,起售价仅有14.98万元,而对比15万元左右目前市场上插混销量一哥“比亚迪宋PLUS”,对比其近似价格的51km尊贵型,零跑C11增程在更便宜的基础上,尺寸更大、轴距更长、级别也更高,底盘双叉臂五连杆对比比亚迪的麦弗逊后多连杆,也是全面胜出,如果还考虑到C11增程动力更强,纯电续航里程更长的事实,真就是“每一块板子都更长更硬”,是谓之真正的“铁桶车”。

尤其是还可以对比更贵的AITO问界M5增程,因为赛力斯本身只是制造商,而核心的电驱、电控、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软硬件均掌握在供应商华为的手中,所以其即使在功能与参数上持平C11增程车型,但价格却差异明显,对比零跑C11增程的180舒享版,AITO问界M5增程后驱标准版在整体产品力持平的背景下,价格却贵出了足足11万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包括具备各种硬件的自研自产和软件算法的调校能力,C11增程版在应用了此前理想ONE同款增程器硬件的基础上,还进一步有了更优化的表现,得益于零跑自研自产发电机和电控技术的“铁桶级”硬实力,理想ONE增程器那被人“诟病”的95号燃油需求,直接在零跑这里被优化为了更经济的92号,此外其运转时的噪音与震动,也一并随着系统程序的优化,而有了大幅改善。

类似的技术对比优势,C11纯电版车型亦是如此。
而除了SUV车型,主力轿车C01也有着不怕对比的“铁桶级”优势。比如还是以目前业界公认的强实力选手比亚迪海豹和汉EV来PK,零跑C01在价格最便宜的基础上,车身尺寸还最大、轴距也最长。在大家都为双电机四驱的基础上,绝对参数和加速成绩都非常接近,同时C01还具备智能座舱屏幕更多、功能更多,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更丰富、表现更好的全面优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海豹有CTB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来优化车身结构,降低重量,提升刚性、安全性与续航表现;而零跑C01也有自己的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能为用户带来更强性能、更长续航、更高安全、更大空间四大利益点。并且据我们了解,零跑今年还将升级CTC 2.0技术,实现更高集成度的同时,兼容800V高压平台超级快充,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km,进一步书写关于电车市场的新格局。
敢于让油电同价,甚至电比油低,还敢于比特斯拉更彻底的“降价”,零跑这一波操作,属实解气,也为三年疫情后本就有点冷清的市场带来了一股燥热的气息。
不过,需要承认的是,零跑这一波“解气”的操作,是很多车企可能早就想过,只是最终没去做到的事情,毕竟从成本定价角度来说,真正能有自研成本优势的新势力车企,本就不多,而能做到如此规模与量的,全市场可能也就那么两、三家,其中就包含零跑;而零跑现在不仅这么做了,还以绝对的实力,带来了所谓的“铁桶级”产品,这就属实值得市场中每一位消费者感到高兴。

而且,在3月1日的发布会后的专访中,零跑董事长朱江明也明确表示:“我们是希望通过零跑自己的创新,让自己的产品在技术,满足用户的需求各个方面,更有优势。当然,我们是以成本定价,而不是以品牌定价,这是我们始终要去贯彻,要去执行,要去落地的策略。”这可能也就意味着,随着今年锂盐价格的进一步走低和全域自研的规模化优势展现,零跑的“铁桶车”们,竞争力还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