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打出组合拳,锂电行业有望迎来盈利与估值双修复
“反内卷”政策连续发力,锂电行业落后产能进一步出清,资本市场率先反应,西藏矿业等上市公司股价自7月以来步入上行区间。
继“内卷”首次在2024年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被用作描述行业竞争后,过去一年间,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成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今年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再次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低价无序竞争”,一系列组合拳迅速落地,促进以锂电为代表的各行业自发进行“反内卷”自律行动。市场层面,锂电行业已率先给出积极反馈——8月11日,碳酸锂期货开盘涨停,8月12日续涨,午盘收报8.46万元/吨,为今年1月以来的新高。
2020年中国提出“碳中和、碳达峰”战略后,大量资本涌入锂电产业链,从上游原材料端到电池制造环节都出现疯狂扩产的现象。2022年末起,电动汽车关键原材料碳酸锂迎来国内外新项目陆续投产,而下游电动汽车增速开始放缓,锂供需关系于2023年迎来反转,供应过剩推动锂价大幅下跌,2025年中曾短暂跌破6万元/吨关口,触及下行周期底部。
同时,受锂价下跌传导影响,锂电各环节单位盈利跌至历史底部。2024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价格低于4万元/吨,部分低端产品下探至3万元/吨。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已从2020年的140Wh/kg提升至2025年的165Wh/kg,但价格却下降40%,行业陷入“技术升级、利润反跌”的困局。
当包括锂电在内的众多高潜行业进入新一轮产能过剩阶段,产业链韧性千钧一发之际,国家层面高度重视,自2024年下半年起推出一系列“反内卷”政策组合拳。2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拉开政策干预的序幕;今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召开部分企业公平竞争座谈会,围绕整治“内卷式”竞争提出了具体建议。3月,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时表示,要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为“反内卷”划定了具体行动路线。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就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强调,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除了国家层面政策陆续出台,行业自律行动也不断展开,8月12日,中国有色金属协会锂业分会发布倡议书,呼吁上下游加强协同,坚决抵制无序竞争,强化行业自律。
具体而言,锂电行业的反内卷路径呈现多元化特性,包括提升技术标准、限制产能无序扩张、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等。今年4月至6月,碳酸锂价格快速下跌并短暂跌破6万元/吨关口,这一价位已低于部分企业成本线,部分企业陆续停产、减产,主动收缩规模较小、竞争力较低的产能。同时,工信部《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规定,企业磷酸铁锂单体能量密度≥165 Wh/kg,三元单体≥230 Wh/kg,企业申报上一年实际产量不得低于同年实际产能的50%,且研发占比不低于3%。前述措施进一步加速落后产能出清,为行业盈利修复创造条件。
在锂电行业短期供需错配格局之下,加速供给侧改革、推动产能出清成为行业共识。“反内卷”措施陆续出台,市场预期回暖,据中信建投测算,预计2025年锂电全球需求增长22%,有效扭转三年来过剩的供需形势。受政策刺激,资本市场率先反应,锂电原材料相关上市公司股价步入上涨区间,7月以来,截至8月13日,天齐锂业(002466.SZ)股价区间涨幅为39.64%,中矿资源(002738.SZ)股价区间涨幅30.57%,西藏矿业(000762.SZ)7月月内最大涨幅为21.90%,赣锋锂业(002460.SZ)7月月内最大涨幅为17.28%。
从“价格战”到“价值战”,锂电产业链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正走出“增量不增利”的泥潭。随着落后产能进一步出清,锂电行业有望迎来盈利与估值的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