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防治、驱蚊概念延续强势,生物医药ETF收涨4.76%
医药生物行业正迎来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期,创新药支持政策迈入2.0阶段,将激活产业链新一轮机遇。
7月24日,市场全天震荡走高,三大指数均再创年内收盘新高,沪指收盘站上3600点。板块方面,海南自贸区、稀土永磁、锂矿、超级水电等板块涨幅居前,贵金属、银行、CPO等板块跌幅居前。截至收盘,沪指涨0.65%,深成指涨1.21%,创业板指涨1.5%。ETF方面,天弘国证生物医药ETF(159859)收涨4.76%,成分股中,智飞生物(300122.SZ)20cm涨停,沃森生物(300142.SZ)涨14.68%,康泰生物(300601.SZ)涨12.48%。
消息面,近期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相关药品信息填报工作的通知》,正式拉开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大幕。此次集采在医药行业引发广泛关注,其纳入的55个品种涵盖了多个临床常用治疗领域,涉及化学药、生物类似药等不同类型药品。
此外,近期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发广泛关注。7月23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我国南方个别城市发生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并引发本地传播。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没有人传人迹象。我国广东佛山监测到输入性病例引发本地传播,截至7月22日累计确诊3195例,涉及5个区,顺德区为主要集中地。国家疾控局已派工作组指导防控,强调疫情处高位平台期,需防扩散、外溢及输入。
江海证券指出,医药生物行业正迎来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期,创新药支持政策迈入2.0阶段,将激活产业链新一轮机遇。医疗器械领域替代与技术出海成为核心趋势,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器械市场增长潜力显著,IVUS和FFR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17.6亿元和2.3亿元,分别增长至2030年的51.1亿元和31.2亿元。生物制品行业竞争激烈且技术迭代迅速,国资入局为行业注入资金活力,推动研发投入和技术升级,优化行业竞争格局。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与港股18A双融资通道重启,互补模式激活医药企业全周期融资,促进行业创新发展。政策驱动下,创新药投资价值凸显,行业从规模扩张向创新驱动转型加速。
中信建投指出,疫苗行业随着渠道库存改善,部分重磅疫苗品种如PCV13、二倍体狂苗、MCV4等有望恢复或持续放量趋势,带动部分企业业绩增长。血制品企业方面, 2024年行业采浆量增长稳健,助力后续增长;后续浆站拓展及并购整合趋势值得关注。在技术突破方面,IO多抗、ADC以及GLP-1等领域中国资产持续得到验证,国际化竞争力持续提升,新技术推动行业快速发展,国家政策鼓励创新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