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联合会:预计2025年消费品市场将实现5%左右的平稳增长
“首要任务是稳定预期、激发活力、增强消费信心。”
2025年1月10日,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中国商联专家委承办、香港科技大学利丰供应链研究院协办的“2025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评述报告”在北京向媒体及业界发布。其指出,2025年,我国将继续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着力扩大消费,消费品市场将实现5%左右的平稳增长,为“十四五”顺利收官、“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傅龙成在会上表示:“2025年的重点抓手和值得关注之处,基于行业调研情况,我认为首要任务是稳定预期、激发活力、增强消费信心。这包括企业经营与投资信心的扩大,销售信心的提升,以及消费者消费信心的增强。需通过各种措施来助力实现预期、激发活力、增强信心的目标。”
报告从进一步扩大消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消费稳定增长、县域商业扩容升级等角度阐述了我国2025年商贸流通领域的热点和创新发展趋势。傅龙成在发布报告时提到,2025年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技术创新应用于流通领域的场景日益丰富,将促使流通过程要素组合实现创新性配置,赋能流通产业加速创新,实现流通体系效率跃升,使流通体系的效率变革实现质的突破。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处副处长殷夏在会上表示,今年消费品市场有两个亮点值得关注。一是以旧换新相关商品的销售增长加快,特别是家电、家具及建筑装潢材料等房地产相关消费品的增速显著提升。这主要得益于国家自三月份以来出台的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尤其是九月份后政策力度的加大,使得这些消费品实现了较好的增长。二是服务消费市场价格增长迅速。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作用下,服务消费场景不断拓展,服务消费需求稳定释放,服务零售额延续增长态势。
此外,傅龙成表示,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无人机配送有望为商贸物流降本增效提供新的途径。许多商贸物流企业将降本增效与绿色化转型相结合,以此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值得注意的是,商贸物流设施的社会公共价值也在不断凸显,多地启动“平急两用”及重大应急领域的流通设施建设项目,有效提高了设施使用效率和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以下为中国商业联合会展望2025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
热点一:三中全会精神引领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 新质生产力带动流通体系效率跃升
2025年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技术创新应用于流通领域的场景日益丰富,将促使流通过程要素组合实现创新性配置,赋能流通产业加速创新,实现流通体系效率跃升,使流通体系的效率变革实现质的突破。
热点二:扩大消费位置更加突出 消费市场稳定向好增长
专家认为,2025年,扩大消费将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消费市场稳定向好增长。首先,扩大消费政策将更具针对性、更富成效性。其次,扩大消费体制机制将更加完善。再次,消费重点领域将持续发力。最后,推动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将成为扩大消费的长期举措。
此外,针对消费旺季开展的一系列促消费活动将有效地激发居民的消费热情。如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品消费月,以精品首发首秀为主题开展促消费活动,如网购节、旅游节、美食节等。综上所述,2025年,我国将继续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着力扩大消费,消费品市场将实现5%左右的平稳增长,为“十四五”顺利收官、“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热点三:“服务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增长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随着服务业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一揽子结构性政策调整,以及我国收入水平的提升和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扩大,服务消费的扩容升级有望进一步提速,潜力巨大。专家认为,应继续挖掘基础型消费潜力,特别是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适应人口老龄化和服务市场下沉的趋势。同时,重点实施政策以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特别是文娱、旅游、体育、教培和家居服务消费行业,应对消费增长预期谨慎和消费意愿不足的问题。
热点四:县域商业持续扩容升级凸显消费活力 商业企业渠道下沉开辟增长蓝海
展望2025年及未来几年,县域消费潜力将伴随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而持续不断释放,各类品牌纷纷“下乡”和平台渠道不断下沉,消费梯次升级将持续释放新潜能,并进一步推动县域居民消费加速从实用型向多层次、品质型升级。
热点五:餐饮市场更注重质价比 绿色营养健康消费理念增强
餐饮市场发展既有许多有利因素,也将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整体发展将呈现平稳向好、质量提升和绿色健康趋势。主要体现在: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推动餐饮经济进一步稳定恢复;品牌餐饮连锁企业引领行业质量提升;餐饮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加快;绿色餐饮健康消费理念强化;新业态新模式拉动餐饮消费;线上线下新消费品牌加速崛起。
热点六:线上线下应需而变 零售业回归商业本质
零售行业仍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和机遇,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转型,以保持竞争优势。具体来说:一是电商融合共生会进一步加深,电商营商环境更加公平健康。二是线下零售业态调改效应初显;三是线下超市大卖场关店趋势仍会持续,主要关闭尾部经营困难门店;四是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仍是重点,特别是AI的应用场景值得关注。五是城市更新效果初显,一批改造后的老商业体将陆续入市。六是二次元经济预计热度仍在,但会有所降温,盲目跟风并不可行。
热点七:生鲜品质消费需求持续旺盛 农产品市场带动消费有效增长
农产品市场创新的服务模式和多元化的功能将进一步涌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生鲜食品选择,满足消费者的生鲜消费需求和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满意度。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已在探索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例如通过建设光伏发电工程、节能环保型冷库、新能源充电桩项目,促进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理念将贯穿于整个农产品流通环节,从源头控制污染,到运输过程中的冷链保鲜,再到终端销售的绿色包装,每一个环节都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鲜农产品绿色流通生态系统。
热点八:数字消费打开内需增长新空间 数字文化消费引领生活方式新变化
一是通过促进技术创新与融合、推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激发跨界融合与协同创新、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丰富数字消费供给;二是通过创新消费体验、提升消费者数字素养、建立快速响应消费者反馈的机制、探索多样化的支付方式,激发数字消费需求;三是通过加速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云计算与边缘计算、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促进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融合,优化数字消费载体;四是通过数字化平台的构建与优化、个性化消费的推广、智能硬件和软件的创新、共享经济模式的探索、服务模式的智能化升级、法规和标准的制定等,丰富提升数字消费场景。
热点九:商贸物流着力推进降本增效 高质量发展引领行业实践
将数字技术与商贸物流相结合,能够提升各业务环节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发挥商贸物流的规模化优势,采用以统仓共配为代表的优化模式,能够提高设备利用效率、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在专业物流领域,模式优化带来的效果更加明显。商贸物流企业着力推动自身内部管理优化,也是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方面。
热点十:零售业出海大势所趋 合规与本地化是成功关键
企业将更加注重合规和本地化。随着中国企业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其越来越容易成为关注对象,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当地市场的合规要求将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企业需要精准把握目标市场的社会环境、消费趋势与人文特色,积极布局本地化,打造品牌影响力。其次,技术驱动将成为主要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将更加依赖技术来提升供应链效率、优化客户体验并进行精准营销。与此同时,多元化市场布局也将进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