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董履新管窥百融云创的纵深化AI战略
百融云创打通的是一条从平台至应用的端到端服务链条,这样的商业模式可以解决AI产品和服务既不侵蚀企业自身利益、又能增厚商业机构收益的世纪难题。
在风云激荡的市场环境中,一家企业正在悄悄建立哪些竞争优势?除了从财报等显性数据中可以观测一二之外,还可以依据人事变动等隐性信号来揣摩企业的战略思路。
近日,一站式服务的AI科技领航者百融云创(百融云-W,6608.HK)发布公告称,自2023年10月20日起,聘任廖建文教授为该公司的新任独立非执行董事。
廖建文出现在百融云创的新任董事名单中引起资本市场关注。由于他兼具商学院和多家上市公司从业背景,有分析人士猜测,百融云创聘请学术底蕴浓厚和多元化视野的独董加入董事会,旨在助力其业务架构调整纵深化推进,有利于公司巩固其AI云服务的行业头部地位。
全新董事会格局揭晓
根据公告显示,廖建文目前担任哈佛商学院ExecutiveFellow(高层管理研究员)和京东集团(以下简称“京东”)董事长高级顾问。
此前,廖建文曾自2017年起出任京东首席战略官(CSO),主要负责京东整体战略规划,他利用四年的时间帮助京东重构组织,推进其一体化开放和企业的战略转型,驱动了京东从战略1.0向战略2.0的升级。此外,廖建文还曾帮助京东引入了Google等战投机构。
廖建文加入京东之时,正值科技公司聘请商学院教授作为“智囊团”的巅峰时期。彼时,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在战略人才的选拔上纷纷将目光瞄向了商学院教授,希望将商学院的前瞻视野与创新理念引入企业的战略和文化建设之中,借助“战略大脑”帮助企业筑起护城河。
此外,廖建文还曾在数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任职,其中包括在浙文互联集团、绝味食品等多家上市公司担任独立董事及在中国联通、永辉超市任职董事。
而在加入企业之前,廖建文主要活跃于学界。他曾先后执教于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的斯图沃特商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中欧商学院、长江商学院等学术殿堂。据悉,在出任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期间,廖建文主要负责战略学相关课程,为企业掌舵提供策略咨询。
谈及从商学院至上市公司的经历,他曾对媒体表示,相比商学院教授仅从理论视角去做大量的、不同的案例研究,他多了一种幸运,能够深入到组织内部来推进其增长、变革。
对于百融云创来说,此次调整后,公司董事会呈现“1+2+4”结构,独董已然占比过半,有利于董事会更为独立、客观履职。更进一步来看,百融云创的四位独董分别供职哈佛商学院、58同城国际部、世界银行、耶鲁大学,其中学者与资深行业专家各占比一半,且悉数具备国际性视野。
纵深化战略决定增长曲线
百融云创的独董人事任命揭开了全新的董事会格局,同时也向资本市场打开了窥视这家AI科技公司战略动向的一扇窗。独董可谓是现代公司治理制度的重要一环,如此多元而又国际化的董事会构成势必赋予百融云创全新的治理视角,并从长远来说利好公司的全球化布局。
其实梳理百融云创的发展历程,可以窥见一条逐渐纵深化的AI科技公司演进战略路线图。
在成立之初,AI技术的应用端开发面临着供需错配的困局,即商业机构求数字化转型而不得,而聚焦云计算、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NLP)等前沿技术的AI科技公司却又面临着场景落地难题。
一个主要原因是当时行业口碑滑坡,备受“泡沫论”“圈钱说”困扰。根据媒体报道,百融云创CEO张韶峰曾经在不同场合谈到创业伊始AI科技公司被曲解的无奈。但这位“孤独企业家”深知,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磨练从训练模型到微调、部署和调用的技能,通过智能决策模型与资产运营模型等服务来深度对接垂直场景数智化建设。
直至2016年,AlphaGo在围棋人机大战中击败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市场对于AI观念开始转变,商业机构对于AI的诉求也逐渐清晰:除了专业性和精确度的通用要求,还希望模型可调用、易部署、能复用。此时,AI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醇熟的百融云创悄然转变为垂类AI的头部力量。
2018年,伴随百融云创智能语音机器人的诞生,公司迎来重要战略拐点。在此前决策式AI的机器学习算法基础上,开始突破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深度学习算法,并且这一新的增长曲线迅速在财富管理、智能运营等场景中落地商用。
更为重要的是,有别于专攻AI技术开发或者主张全面定制化服务的行业同伴,百融云创构建出的是以决策式AI和生成式AI彼此增进的平台化应用生态,也即以标准化或定制化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为盈利方式,支撑各行业客户开展数智化。
业内分析认为,百融云创打通的是一条从平台至应用的端到端服务链条,这样的商业模式可以解决AI产品和服务既不侵蚀企业自身利益、又能增厚商业机构收益的世纪难题。
根据公告,百融云创的AI平台化应用生态已经覆盖银行、消金、保险、电商、汽车、物流、票务、能源和建筑等一众垂直行业的逾7000家商业机构,其中不乏工商银行在内的多家世界500强企业。
今年以来,横空出世的ChatGPT将AIGC推上潮流顶端,在AI2.0的产业新时代,已经在AI领域探索多年的百融云创将业务板块按照收费模式和底层技术的不同调整为利润稳定增长的MaaS(模型即服务)和收入高速增长的BaaS(业务即服务)业务。
目前,百融云创的AI平台化应用生态圈仍在继续扩围。并且,随着研发实力的增强,该公司还在产业端探索新的可能性,AI增强开发便是其中一项。根据公开资料,百融云创近期依托大模型BR-LLM基座,推出了一款全新智能代码生成助手BR-Coder。这一AI辅助软件工程技术可以极大提高开发人员的生产力,助力商业机构研发提质增效。
业内常说中国企业的一大通病是缺乏战略规划。然而百融云创的成长历程却讲述了AI企业如何避免陷入价格争夺战,成功突破行业天花板的商业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