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补贴助力“6·18” 消费信贷逾期风险也在上升
消费者应当量力消费,平台和金融机构也应该更重视消费者的可负担性。
随着“6·18”临近,各电商平台除推出自身平台的优惠活动外,还和其他金融机构合作,为消费者提供分期免息、随机立减等金融补贴,并为商户提供贷款补贴、快速回款服务。
“6·18”等购物节不仅是电商平台冲击销量的“大日子”,也成了银行等金融机构促进盈利增长的重要方式。
但值得关注的是,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近年来消费信贷整体的逾期风险正在上升。专家认为,消费者应当量力消费,平台和金融机构也应该更重视消费者的可负担性。
金融补贴大比拼
2022年“6·18”被人称为拥有“史上最大优惠力度”,被寄予了提振当下消费信心、推动消费复苏的期望,不仅电商平台自身优惠玩法多样,金融机构的身影也格外醒目。
在京东APP上,众多银行机构发放亿级优惠补贴,用户在京东APP支付订单时,选择不同银行的储蓄卡或信用卡完成订单支付,会有金额不等的价格满减和随机立减。
银柿财经记者尝试使用工商银行储蓄卡支付京东订单,页面显示“随机减1至618元”,随机立减的力度较平时明显增大。
另外,京东金融旗下多个产品,如京东白条、京东小金库等均为此次购物节准备了相应的优惠活动。据了解,京东白条为用户提供了2000亿元的提额福利,同时还准备了24期免息神券和大量白条满减券。
花呗也推出了“618花呗1分购”,“瓜分花呗金”,送分期红包、借呗免息券等活动。
在6·18期间,抖音也为用户准备了DOU分期免息券、立减券等活动,用户开通抖音支付并使用抖音支付银行卡付款,可使用支付优惠券。
在消费者之外,平台和金融机构还注意到了商户对于资金的需求。
5月13日,淘宝天猫公布了25条“6·18”助力商家举措,其中的金融补贴方面,淘宝天猫联合金融机构,帮助商家低息借到钱、提前收到钱。在备货环节,网商银行为商家提供利息最低8折的信用贷,部分产业带和公益捐赠类商家可额外多获得一次利息最低9折的信用贷。同时,在预售期和售卖期,淘宝天猫还为商家提供了免费回款、提前收款等服务。
京东旗下的京小贷在2022年“6·18”期间,还为商家提供了超20亿元大促专项贷款额度,为商家提供不等的利率优惠。此外,“提前收款”产品息费减免政策,预计为商家节约息费超3000万元。
2022年“6·18”中,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等金融机构的参与也更加醒目。近年来,零售转型成为许多银行的重要发展战略,其中的消费信贷业务也因风险分散、用户广泛而受到热捧。
博通分析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积极参与到“6·18”等消费节活动中对于这些金融机构来说,首先是有助于提升相关的消费金融和信贷等产品交易规模;其次,也有利于培育用户使用消费分期等金融产品的习惯,头部电商平台用户支付习惯逐渐发生变化,尤其是年轻群体习惯于使用消费信贷支付。
消费金融业务风险上升
记者注意到,一些平台引导用户分期付款、超前消费的用意十分明显,在消费者结算付款时,会将分期付款显示在页面的显眼位置。
以京东为例,消费者张文告诉记者,虽然她并没有开通过京东白条,但当她购买商品并点击结算后,在支付页面上默认支付方式下方,紧挨着的就是京东白条,并显示本单立减46元,较“随机立减”的优惠力度更加确定,也更吸引人。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互联网平台提高了金融产品的‘可获得性’,却往往忽视‘可负担性’,金融风险随之累积。”
王蓬博提醒道,消费者最好还是量力而行进行消费升级,在自身能承受的范围内进行消费;对于商户或是平台来说,要注意的是不能光依靠短时间的金融补贴,长时间来看,还是要通过商品质量来留人,注意服务品质才是竞争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消费金融应用场景的扩大,部分互联网平台带给用户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等观念也增加了金融风险。同时,消费贷款也出现被挪用后违规流入楼市、股市的现象,金融机构因此被罚的事件屡见不鲜。
为规范消费贷发展,监管部门也推出了相应的政策来整治市场乱象。近年来,网络小额贷款管理办法、互联网存款新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监管举措陆续出台。与此同时,各地监管部门也出手严查消费贷流向,确保贷款不被挪用。
此外,根据艾瑞咨询数据,在商业银行整体不良率下降的情况下,小额信贷领域的信用卡不良率在2018~2020年却呈持续上升趋势。至于互联网金融平台,以蚂蚁集团为例,30天和90天以上的余额逾期率分别从2018年年末的1.43%和1.01%上升到了2020年第三季度末的2.70%和2.01%。
艾瑞咨询指出,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已经形成了以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主的面向不同群体的多层次消费金融服务体系,“消费金融业务下沉效应明显,行业风险整体上升,资产处置压力增加。”
王蓬博表示,金融机构要做到两点,第一是不断开拓新场景带动用户增长,第二要牢牢掌握风控大数据系统并不断地升级,才能抑制整体逾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