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程凤朝:上市公司应在三方面与投资者充分、真实沟通
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没有得到投资者的广泛认可,重要原因是公司改革和发展没有得到投资者认可。
作者|程凤朝 中关村国睿金融与产业研究会会长
近期,证监会颁布了最新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5月15日起正式实施,三家交易所联合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也推出了相关的倡议书,相比2005年的文件,最新的指引反映了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新趋势,体现了与经济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新变化,也彰显了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从明确投资者关系内涵、丰富投资者关系管理内容到强化上市公司责任等方面都进行了完善和改进。
三家证券交易所根据《证券法》第七章多条规定履行自律管理职能,对上市公司实施一线监管,而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是证监会领导的全国自律性组织,共同推出倡议书,推动指引落实,作为专业研究人员,我认为工作指引和倡议书恰逢其时。从目前市场看,国内外形势剧烈波动充满着不确定性,有疫情、局部战争等这样的外部原因,但从国内看,我们仍有很多优秀的公司,特别是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依然没有得到投资者的广泛认可。例如2021年,ROE大于15%的992家公司中,仍有23家上市公司市销率低于1,而营业总收入TOP100的上市公司中,有71家市销率低于1。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公司改革和发展没有得到投资者认可。资本市场本身就是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广大市场参与者无法对每一家公司进行尽职调查,而千百万的普通投资者把他们的钱交到他们从未谋面也无法控制的经理人手中,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信心。那么,为了实现业绩增长,价值释放,并与市场价值相匹配,强化投资者沟通就很有必要。根据我们追踪的数据,2019年有1383家上市公司披露过投资者纪要和机构调研,2020年为1419家,2021年这个比例依然没有超过40%。
强化投资者沟通,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避免误导性陈述,新的指引中明确了沟通战略、定期报告等重要内容,我认为非常关键,上市公司应通过正常渠道,在以下三个方面与投资者充分、真实沟通:
第一,公司的愿景、使命及发展战略。
通常成功的企业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为公司发展的未来创建一个具有很强说服力的愿景,如辉瑞的目标是“为患者带来改变其生活的突破创新”,可口可乐的愿景“让世界人民感受快乐”,高能环境的使命“为人类为社会创造持久安全的环境”等。公司的使命愿景要清晰,要有相应的明确战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还是外延式发展,这都需要与投资者充分沟通。特别是涉及并购重组方面的重大事件,要向投资者说明并购标的是否产生协同作用,是收入增长还是成本节约带来的协同等。而实际上,不少公司可能有使命愿景,但不披露、不说明,投资者蒙在鼓里,个别的也可能就没有使命愿景,更没有清晰的发展战略。而做得好的公司则不同,他们会定期发布业绩,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每年的业绩发布会都会进行详细的业绩分析,有效的投资者互动,同时公布新的发展规划等。日前刚结束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度股东大会,每年都是投资者的狂欢节,92岁的巴菲特和98岁的芒格用五六个小时与投资者互动,分享关于未来的投资计划以及对当前市场和全球经济的看法等,充分彰显了企业的实力以及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第二,季报、半年报、年报等定期报告,临时报告尤其是业绩变动情况。
这些报告是投资者充分了解公司发展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公司一定要向投资者真实、及时、完整、清晰地汇报情况,说明是否符合投资者预期,是否存在差距并解释原因等。
第三,公司治理和履行社会责任。
国内外大量事实证明,有效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基石,履行社会责任是公司展现社会担当的重要体现。公司治理方面,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50%以上的仍有639家,占13.66%,公司的投资、融资和重大决策是否规范,是否由一个人说了算,是否严格履行规范和组织程序,包括但不限于党委把关定向、董事会科学决策,履行规范流程,专业委员会论证等,都有必要与投资者进行有效沟通。社会责任是全球共识,上市公司作为企业中的佼佼者,更应该带头履行社会责任,2020年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仅有1075家,2021年单独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的有1408家,参与乡村振兴的家数为1916家,这个比例依然不高。社会责任的履行涵盖方方面面,不仅是环保、慈善等,要将公司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相融合,如带头践行“双碳”战略等。
我们相信,如果与投资者客观、公正、清晰、完整地与进行沟通,让公司改革发展和经营业绩得到投资者和市场的认可,这样资本市场才能步入稳定、持续发展的轨道,资本市场才是价值投资的市场,才会有生机和活力,才能充满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