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88天急跌700点!茅台、宁德携手跌去万亿市值,哪些板块跌出机会?
从3700点的高位一路下跌,到打响3000点保卫战,A股仅用了88个交易日。
4月25日,A股三大指数大幅低开后持续下探,大盘最终跌破3000点大关。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2928.51点,下跌5.13%,深证成指下跌6.08%,创业板指下跌5.56%。记者注意到,上证指数上一次在2000点级别,还要追溯至2020年7月1日。
值得一提的是,从3700点的高位一路下跌,到打响3000点保卫战,A股仅用了88个交易日。此前的2021年12月13日,上证指数高开高走,还一度冲高至3708.94点的阶段高点。
茅、宁双王市值损失万亿
从去年的12月13日到4月25日收盘,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A股市值合计缩水了22.57万亿元(排除137家区间内新上市的公司)。
从个股看,在88天的“暴跌之旅”中,市值下跌最多的是“宁王”和“茅王”。其中,宁德时代(300750.SZ)A股市值从1.53万亿元下跌至0.91万亿元,贵州茅台(600519.SH)总市值由2.66万亿元下跌至2.15万亿元,两者合计下跌超1.14万亿元。
此外,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除“宁王”和“茅王”外,88天内还有20只个股A股市值缩水超千亿元,合计跌超2.96万亿元。

其中,白酒行业,上榜的还有五粮液(000858.SZ)和山西汾酒(600809.SH),市值分别缩水3687亿元和1051亿元。
锂电池和乘用车则各有两家上市公司在本轮下跌中失去千亿以上市值。电池方面,除“宁王”外,上榜的还有亿纬锂能(300014.SZ);乘用车方面,长城汽车(601633.SH)、比亚迪(002594.SZ)分别跌去1999.65亿元、1285.51亿元。
光伏行业亦有两家上市公司“榜上有名”,分别是组件、硅片龙头隆基股份(601012.SH),以及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300274.SZ)。
在上述市值跌超千亿的上市公司中,还有不少个股隶属于“茅指数”,包括“银行茅”招商银行(600036.SH)、“券商茅”东方财富(300059.SZ)、“药茅”恒瑞医药(600276.SH)、“免税茅”中国中免(601888.SH)、“家电茅”美的集团(000333.SZ)、“酱油茅”海天味业(603288.SH)、“快递茅”顺丰控股(002352.SZ)等。

分行业看,从3700点到2928点,A股仅两个板块实现了市值的正增长,分别为煤炭和房地产。其中,煤炭行业总市值增长超2000亿元。A股市值下跌较大的行业包括电力设备、电子、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等。
景顺长城新能源产业基金经理杨锐文认为,今年以来,市场出现了三个难以预知的风险,首先是俄乌战争的发生以及引发的一系列冲击,其次是奥密克戎疫情多点暴发,传播速度和冲击程度均超出预期,最后,杨锐文表示,过去的一些政策出现了“非意图后果”,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用扩张,影响了投资者信心。
锂电、光伏双双下杀
电力设备行业的A股市值缩水超3.6万亿元,细分来看,电池行业市值减少超1.7万亿元,光伏设备行业市值减少超1.02万亿元。
就新能源汽车行业,杨锐文指出,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碳酸锂的价格现在已经超过了50万/吨,其他的原材料价格也处于高位,这导致了车企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后面会看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景气度下行,周期可能会长达半年到一年。不过,杨锐文仍深信,电动智能汽车一定是未来十年最精彩的产业方向。
记者注意到,目前电池行业的市盈率整体处于低位。华泰证券的研报显示,自2015年2月17日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980032.CNI)发布以来,指数成分股聚焦于电池行业,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占比较高,市值风格相对均衡。随着新能源板块面临回撤,目前指数的估值水平整体下移,当前PE(TTM)处于2020年5月以来的历史低点。对此,华泰证券认为,预计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延续渗透率提升态势,美国市场存在超预期可能,板块降温或提供了投资机会。
光伏方面,隆基股份、阳光电源、天合光能(688599.SH)、通威股份(600438.SH)、福斯特(603806.SH)跌幅居前,从产业链看,覆盖了硅料、硅片、组件、逆变器、电站等。
汇添富基金经理赖中立表示,对光伏板块而言,下挫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过过去两年的大幅上涨,光伏板块估值相对较高;二是市场一直预期的硅料价格下降迟迟未至,反而一直维持高位运行,让市场开始担忧光伏的装机需求会不会持续受到压制。
兴业证券认为,整体来看,近一年光伏板块持续调整,市场逐渐回归合理风险偏好,但整体趋势仍保持较高景气。
芯片、消费电子遭甩卖
电子行业中,集成电路设计与消费电子成为近段时间下跌的主要细分板块。
集成电路设计方面,韦尔股份(603501.SH)的A股市值在上述区间跌超1400亿元,卓胜微(300782.SZ)跌超620亿元,紫光国微(002049.SZ)跌超400亿元,格科微(688728.SH)、兆易创新(603986.SH)、瑞芯微(603893.SH)、中芯国际(688981.SH)、华润微(688396.SH)等均跌超300亿元。整个三级行业仅大唐电信(600198.SH)等3家上市公司上涨。
对于半导体方面的全面下跌,诺安基金的蔡嵩松认为,近期的市场集中了疫情、加息、战争、通胀、经济下行等所有预期,市场渐渐聚焦于稳增长的相关板块,造成成长赛道出现了单边下跌的行情。
同时,蔡嵩松指出,目前很多长期具有竞争力的优质公司估值已经跌至历史低位,到了买入性价比很高的阶段,“目前买入这些优质核心资产,可能要承受短期阵痛,但长期看往往具有较高的收益”。蔡嵩松还认为,就半导体行业本身,虽然因为疫情,行业供给和需求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长期看,由科技创新带来的行业景气度不会轻易改变。
消费电子方面最惨的当属一众“果链”龙头。近几个月时间,立讯精密(002475.SZ)、歌尔股份(002241.SZ)双双跌超千亿元,闻泰科技(600745.SH)下跌了973亿元,此外,蓝思科技(300433.SZ)、工业富联(601138.SH)、领益智造(002600.SZ)的A股市值各自缩水683亿元、570亿元、247亿元。
在易方达基金的成曦看来,消费电子的下跌,主要原因包括国内多地出现的疫情影响,叠加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等不稳定因素,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了一定考验。此外,在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国内发展面临新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背景下,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回落。
此外,万联证券指出,近年来受疫情和大众换机意愿降低影响,手机等消费电子需求持续下降,影响产业链相关企业营收状况。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数据,微型计算机设备、集成电路和移动通讯手持机产量同比均出现降低
东莞证券近日亦表示,全球电子行业景气度出现分化,一方面,受益于疫情的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面板、驱动IC等细分领域景气度出现回落,手机、PC及安防需求有所放缓;另一方面,以半导体设备、材料为代表的国产替代主线维持高景气,而汽车电子、AR/VR成为行业创新的主要驱动力。
昔日一哥领跌,医药各板块齐下挫
在88天的急跌中,医药生物行业A股市值缩水1.95万亿元,从细分板块看,化学制剂在昔日的板块市值一哥恒瑞医药的带领下跌幅最大,市值合计减少近3786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医药研发外包行业,也即CXO公司,市值缩水近3257亿元,其中下跌最多的CXO龙头药明康德(603259.SH)市值缩水959亿元。
医药股的下跌和市场在政策面的担忧密切相关,但中欧医疗健康基金管理人葛兰认为,政策总体延续了稳健、积极的趋势,引导行业向有真正创新、有临床价值、提供高性价比产品及服务转变的导向没有变化。葛兰表示,创新相关的市场还远未触及国内市场的天花板,海外市场也在逐步蓄力中;此外,伴随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及认知水平快速提升,医疗服务以及消费性医疗的需求仍在快速增长且未得到充分满足;因此仍长期看好核心创新药、创新器械,创新产业链,医疗服务以及消费性医疗等方向。
汇添富创新医药基金郑磊指出,一季度在疫情扰动和俄乌冲突等影响下,宏观环境变得非常复杂,疫情的影响叠加能源危机,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滞胀环境,利率的提升使得成长类资产正在经受估值下降的压力。“在细分行业上,我们继续坚守了创新药服务、医疗服务等长期需求持续、格局清晰的资产”,郑磊进一步指出,“我们增加了医疗服务,主要基于当下估值已经对悲观的预期有了较为充分反应,此外我们进一步增加了医药制造业,主要加仓了受益于全球供应链转移的公司”。
市值缩水最少的是医药商业板块,细分板块内市值减少最多的益丰药房(603939.SH)期间市值减少不到133亿元,上海医药(601607.SH)市值增加近117亿元。
白酒领跌食品饮料
食品饮料板块期间内市值整体缩水近1.88万亿元,其中白酒细分板块在贵州茅台带领下市值缩水超1.39万亿,五粮液和山西汾酒市值分别缩水3687亿元和1051亿元。
招商基金侯昊指出,整个白酒板块是被海外加息影响比较大的板块,对于高端和次高端白酒现在投资的性价比还是存在配置价值。
嘉实基金吴越表示,一季度,此前年报中期待的消费板块基本面反转节奏的确受到了一定影响,但前途是光明的,过程是曲折的,经过新一轮的杀跌后,中长期消费资产的风险收益比持续提升,许多标的从空间维度来看,已经能够保证年化30%以上的复合回报,现在低迷且悲观的投资环境正是战略性布局建仓的时机。
“如果国内疫情管控放松或在稳增长政策带动下国内宏观经济实现触底反转,则以白酒为代表的核心消费龙头白马有望实现全面反转。”吴越补充道。
汇添富消费行业基金管理人胡昕炜对于消费行业表示乐观,其指出,“我们持续看好中国消费行业的投资机会。我们始终坚信,中国内需市场广阔,消费潜力巨大,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消费行业有望持续保持稳健增长,这是中国最为确定的投资机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