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周评(7.21~7.25):“大基建”与“反内卷”领涨,跨境ETF吸金
香港证券ETF7月内已“吸金”超70亿元。
上周(7月21日~7月25日),上证指数周三盘中一度突破3600点,之后围绕该点位反复博弈,最终收于3593点。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2.33%、2.76%。
市场上,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与“反内卷”政策叠加,推动基建、稀有金属、大宗商品等主题的ETF涨幅与热度“齐飞”。其中,与中证稀有金属主题指数挂钩的ETF实现领涨,嘉实基金旗下的稀有金属ETF涨幅超11%。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高达1.2万亿元的投资总额“点燃”了基建板块。7月21日大基建板块大爆发,大基建、钢铁、建材等板块涨幅居前,建材ETF易方达等大基建主题ETF涨停。
华夏基金指出,这一规模空前的水电工程项目,从产业链来看有望利好水电设备、水电出线GIL(气体绝缘输电)供应商、水电配套外送特高压设备供应商等;伴随雅江集团的成立,项目建设进度有望加速推进,从而给能源建设以及工程机械相关的公司带来投资机遇。
受到“反内卷”政策预期推动,煤炭、稀土等本轮反内卷行业相关的商品价格强势上涨。中信证券(600030.SH)指出,与2015~2016年供给侧改革不同的是,本轮供给过剩的现象除了出现在钢铁、建材等传统行业,也出现在以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为代表的新兴行业。短期内,政策需要结合不同行业特点有的放矢;长期来看,供给过剩现象频繁出现的背后是部分地方政府对产业发展的不当干预,仍需深化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改革。

资金流向
上周,ETF市场获得19.22亿元资金净流入。跨境型ETF超越债券ETF成为资金流入的“大热门”,共获得103.22亿元资金净流入。从单只ETF资金流向来看,这些资金或许大幅流入了港股通互联网ETF、香港证券ETF等投资港股市场的ETF。

其中,港股非银板块近期“吸金”力不可小觑。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与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指数挂钩的香港证券ETF截至7月25日,月内已“吸金”74.87亿元,规模突破200亿元,在所有ETF中居于第六位,仅次于上市当天就斩获百亿级规模的几只科创债ETF。
长城证券(002939.SZ)指出,8月后国内外大事将继续迎来密集交织期,宏大叙事或是决定市场可能进一步走强的关键因素,以券商为代表的非银金融有望波动突破。


规模变化
银华日利ETF、华宝添益ETF这两只场内规模最大的ETF,已经连续两周出现规模大幅缩水。其中,银华日利连续两周规模缩水超30亿元,截至7月25日规模为636.4亿元。这或许是因为股票市场“牛市”氛围渐浓,投资者逐渐放弃“求稳”心态,转而加大风险投资有关。同时,在黄金持续上涨乏力背景下,多只黄金ETF规模也持续缩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