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打造全球创新药械首发地,创新药ETF半日涨1.46%
医保政策的精准调控正在重塑医药行业生态:集采“反内卷”,清除低质产能,引导药品采购质优价宜;医保资源持续支持高水平、真创新的药械企业。
7月28日上午收盘,市场早盘冲高回落,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板块方面,PEEK材料、PCB概念、影视、保险等板块涨幅居前,煤炭、钢铁、海南自贸区、智谱AI等板块跌幅居前。ETF方面,银华中证创新药产业ETF(159992)半日涨1.46%,成分股中,海思科(002653.SZ)涨停,恒瑞医药(600276.SH)涨8.17%,亿帆医药(002019.SZ)涨4.75%。
消息面,7月26日,上海市浦东新区近期发布《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功能提升方案(2025—2027年)》,首次提出打造全球创新药械首发地、科学家创新创业首选地、制度改革首创地。方案还提出,到2027年,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
光大证券认为,医保政策的精准调控正在重塑医药行业生态:集采“反内卷”,清除低质产能,引导药品采购质优价宜;医保资源持续支持高水平、真创新的药械企业。
信达证券指出,医药生物行业短期关注基孔肯雅热疫情受益标的:疫苗板块负面情绪已逐步消化,叠加创新属性或迎估值修复;药店板块在医保改革冲击下探索新业态转型,引入非药品类提升盈利能力,若2025H2业绩改善或催化估值修复;诊断板块因疫情基数消化及新需求显现具备潜力。中长期以“创新+AI医疗+复苏”为主线:创新药械受医保政策明确支持,WAIC大会催化AI医疗主题机会;复苏条线关注医疗设备招采回暖、CXO及生命科学上游需求恢复。当前医药子板块轮动加快,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资产有望迎来修复机会。
中信建投证券表示,中国创新药资产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临床数据在国际学术会议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BD授权金额和数量持续攀升,反映出全球市场对中国创新药的认可度提高。同时,医保政策对创新药的支持呈现“全链条、高强度”特征,包括加速新药纳入医保目录、优化支付方式等措施,进一步推动创新药快速进入临床应用。随着更多创新管线进入商业化阶段,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