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扩至全国!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扩围启动
作为为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创设的“新型工伤保险”,职业伤害保障自2022年7月启动试点以来,有效发挥了重大伤亡事故兜底保障功能,截至2025年6月,7个试点省份累计参保人数1234.57万人。
7月8日,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消息,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新修订的《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提出,用三年时间,从扩容省份、新增企业、拓宽行业三个维度分步骤、渐进式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扩围工作,进一步兜住、兜准、兜牢职业伤害保障底线。2025年7月1日起,在已先行试点7个省份和7个平台企业的基础上,将原外卖行业、即时配送行业合并为新的即时配送行业,增加天津、河北、辽宁、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西、宁夏等10个省份,增加出行行业的滴滴出行、即时配送行业的顺丰同城、同城货运行业的滴滴货运和满帮省省等规模较大的平台企业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2026年,推动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在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将出行、即时配送和同城货运三个行业的平台企业总体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2027年,在深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探索将职业伤害风险较大、劳动管理强度较高的其他行业平台企业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
《办法》提出,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原则,优化缴费政策,完善缴费基准额和基准额浮动机制。试点期间,按照《办法》第九条的规定,确定出行、即时配送、同城货运行业的国家缴费基准额、试点省份具体标准、浮动档次和浮动频次。先行试点省份可以2022年7月至2024年12月试点平台企业在本省份的支缴率为基础,综合考虑职业伤害费使用、事故发生率等因素,确定其2025年缴费基准额、是否浮动以及浮动的档次;其中,美团、饿了么的支缴率达到或者超过200%的,可以按每单0.25元执行并同时进行缴费基准额浮动;达达、闪送的支缴率达到或者超过300%的,可以按每单0.25元执行并同时进行缴费基准额浮动。新参加试点省份首年的行业缴费基准额按国家缴费基准额执行,即时配送行业统一按照每单0.07元执行;次年起,可确定本省份行业缴费基准额具体标准,并在即时配送行业设置两个不同的缴费标准。新参加试点的平台企业首年在所有试点省份内均按国家确定的行业缴费基准额缴费;其中,即时配送行业新参加试点平台企业按每单0.07元执行。完善待遇支付政策,明确生活保障费的支付标准和享受条件,调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待遇项目的计发标准,推进异地就医结算工作。
据了解,作为为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创设的“新型工伤保险”,职业伤害保障自2022年7月启动试点以来,有效发挥了重大伤亡事故兜底保障功能,切实维护了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的权益,同时也分散了平台企业经营风险。截至2025年6月,7个试点省份累计参保人数1234.57万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表示,下一步将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原则,持续完善政策标准,不断提升管理服务,从机制上提高经办服务效率和服务体验,切实加强基金管理和运行监测。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