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变革本身!中国平安距离“全球优秀企业”还有多远?
5月13日,中国平安2024年度股东大会在深圳举行,全国各地投资者奔赴现场。
“未来已来,唯变不变。商道恒常,守正创新。”
这是中国平安(601318.SH)董事长马明哲在中国平安2024年年报中的开篇致辞。在这份年度致辞中,这位中国最知名保险集团的掌舵者,在字里行间频频提及一个关键词:变革。
在马明哲看来,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局加速演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数字革命浪潮汹涌而来,中国平安作为中国新时代企业要回应世界的命题,不是如何应对变革,而是成为变革本身。
在这样“因时而变、应势而新”的总理念下,尽管已然成为行业巨轮,尽管总资产已达13万亿元的巨大体量,但中国平安依然在努力“成为变革本身”,而变革,则让这艘行业巨轮持续轻便、加速前行。
5月13日,中国平安2024年度股东大会在深圳举行,全国各地投资者奔赴现场,对他们而言,一年一度与管理层直面交流畅所欲言的机会,将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平安未来还将带来怎样的惊喜。
当天,以马明哲为代表的中国平安管理层密集回应了29个问题,覆盖股东回报、投资策略、业务发展、战略深化、科技创新成果等各方面。次日,中国平安A股大涨4.25%。并在随后持续获得资金青睐,同花顺显示,5月20日,中国平安A股获融资买入2.41亿元,5月21日早盘,中国平安A股股价继续上冲,截至发稿,涨超1%。
成为变革本身
回看中国平安2020年以来的年报,中国平安可谓是“一岁一变革”:
2020年,中国平安的战略目标是: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
2021年,这一表述更新成了: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
2022年,目标再次迭代,变成: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商;
2023年,前一年的“健康”字样升级成“养老”,变为: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服务提供商。
到了2024年,中国平安最新的战略目标掷地有声: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服务集团。
5年时间,中国平安持续蝶变,虽然字面上只是两三个字的更新,却是中国平安对时代机遇日益清晰的认识与把控。
中国平安认为,当下的市场环境,蕴含着三大时代机遇:
一是中产崛起与资产财富多元化,催生对综合金融服务的强劲需求。据瑞银信贷研究所,预计到2030年,中国中产阶级的规模在全球中产阶级中的占比将达到三分之一。随着财富积累的增加,中产家庭对综合化、定制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强烈,涵盖财富管理、保险保障、消费信贷等多领域的一站式服务成为重要趋势;
二是医疗需求增长与资源配置不均,推动对高效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据《“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有望达到16万亿元。但目前中国人均医疗支出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看病难、看病贵” 等问题依然突出,居民对全面、专业、高效的一站式医疗服务需求日益迫切,为医疗行业的服务升级和效率提升提供了重要机遇;
三是人口老龄化加剧与养老格局演变,驱动对高质量养老服务的长期需求。2024年底发布的《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显示,预计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0%以上,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占GDP的10%。在“9073”养老格局下(即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养老服务行业面临高质量一站式医疗、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亟待提升。这为养老行业在产品和服务的模式创新、资源整合和质量提升方面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显然,金融、医疗、养老,三大时代机遇将成就中国平安“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服务集团”的打造,与此同时,中国平安则成为三大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服务商,日益精进地为客户提供省心、省时、省钱的“三省”服务。
加速的势能
众所周知,巨轮一旦锚定目标,在势能的作用下,启航后将逐渐加速,乘风破浪。如今,中国平安这艘巨轮就正在加速。
2024年,中国平安营业总收入重新站上万亿元大关,达到1.03万亿元,是行业里唯一一家营收超万亿的险企;归母净利润达到1266.07元,同比增幅高达47.8%,是其2020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
除了飘红的财务数据,2024年的中国平安更有多项关键指标可圈可点:
比如主营业务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 28.8%;13个月整体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 3.6 个百分点;平安寿险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 36.3 万,人力规模连续三个季度企稳回升;
连续 14 年荣获工信部中国车险“第一品牌”,消费者权益保护获评行业最高评级;
医疗养老战略持续落地,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合作覆盖率 100%;
2024年,平安健康亦同比转亏为盈,实现营业收入48.08亿元,净利润0.81亿元,调整后净利润1.58亿元。
此外,中国平安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升级,带来了“三数”(个人客户数、客均合同数、客均利润)过去十年的增长。截至2024年末,中国平安个人客户数达到2.42亿,持有集团内4个及以上合同的客户占比为25.6%,留存率高达98.0%。其中,2024年新增客户3207万,同比增长9.8%。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平安绘就的发展蓝图里,“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服务集团”的打造,以综合金融和医疗养老为两翼,科技赋能则成为这一宏大叙事的坚定动力与基石。

早在2009年,中国平安就开始探索“金融+科技”,“科技型”的表述一度在战略目标里占据醒目位置,但在最近几年的对外叙事中,“科技”不再单独出现,转而成为中国平安的基础设施与驱动动力。
2024年,科技的力量已渗透到中国平安的方方面面:平安AI坐席服务量约18.4亿次,覆盖平安80%的客服总量;通过智能核保、智能理赔、智能续期,实现93%的寿险保单秒级核保,寿险保单闪赔占比达56%;针对车险定损管理难,研发并上线了全球首个图像识别车险闪赔系统,实现拍照上传秒级定损,定损速度提升4000倍;持续提升风控水平,平安产险反欺诈智能化理赔拦截减损119.4亿元,同比增长10.4%;在医疗健康领域,中国平安自主研发的AI辅助诊疗系统,目前已覆盖超过2000种疾病的诊断知识,智能推荐准确率达99%,辅助诊断准确率在95%以上。
此外,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基础上,中国平安还在积极布局、快速接入相关开源大模型,持续巩固其在金融和医疗领域人工智能运用的领先优势。
不过,展望未来,中国平安科技赋能的故事只才写了个开篇。“全面数字化战开始探索“金融+科技”,“科技型”的表述略是2025开年的首要任务。让全面数字化成为平安可持续发展的 ‘压舱石’ 与 ‘领头雁’!”马明哲如是说。
两项“世界第一”
5月13日,中国平安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有投资者问及,中国平安如何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
对此,中国平安董秘兼品牌总监盛瑞生表示,目前,中国平安已有两个指标触及“世界第一”:一是资产规模,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国平安总资产规模13.18万亿元,在全世界保险集团中居第一;二是总营收,2024年,中国平安总营收1.03万亿元,居全世界保险集团第一。此外,Brand Finance《2025年中国品牌价值500强》显示,中国平安品牌价值432亿美元,位列中国品牌第十位、保险行业第一位,自2015年起,中国平安已连续十年蝉联中国保险行业品牌价值第一位。
2024年,中国平安还收获了来自各权威机构的肯定与褒奖:列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第53位,全球金融企业第9位;列《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的第29位,全球保险企业首位;被香港董事学会授予“2024年度杰出董事奖”、被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授予“2024上市公司董事会最佳实践”奖。
2024年,中国平安全年派息同比增长5%,继续给予投资者“稳稳的幸福”。这是中国平安连续第13年提升现金分红水平,成为国内上市保险行业里的独一份。
值得称道的,还有中国平安的投资业绩。作为市场上重要的长期资金,2024年,中国平安保险资金综合投资收益率 5.8%,同比上升 2.2 个百分点,近 10 年平均净投资收益率 5.0%,近 10 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 5.1%。在股东大会上,有参会股东因此盛赞:“平安是中国最像伯克希尔的公司之一”,后者由股神巴菲特领衔,致力于为股东实现长期回报。
如今的中国平安,已有一批股东长期追随,他们从全国各地奔赴中国平安的股东大会,也在同花顺同步发起的“平安股东聊平安”的话题区里,晒出投资中国平安的骄人业绩,表达自己的持股信心。
平安联席CEO郭晓涛表示,过去37年,中国平安从0起步一直干到了13万亿的总资产。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相信会有一批中国的优秀企业成为全球的优秀企业,也相信平安一定是这些优秀企业的其中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