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无可离职后,景顺长城4位接任“老将”能稳住吗?
又一位具备稳健长跑能力的基金经理从公募流失。
在管产品在过去一个月间全部增聘基金经理共管后,鲍无可离职传闻终于落地。
5月17日,景顺长城基金公告旗下基金经理鲍无可因个人原因离职,“清仓”式卸任旗下8只基金,在管产品由刘苏、邹立虎、张仲维、王勇4人接手。
对于鲍无可“下一站”去向,业内流传最广的猜测为或将奔私,包括加入股权私募。而如果奔私证实,也意味着又一位具备稳健长跑能力的基金经理从公募流失。
连续7年正收益,近5年最大回撤仅12.55%
鲍无可离职,最“伤感”的是基民,这意味着能在守住安全边际的同时最大化回报的公募基金经理又少了一位。
鲍无可2009年加入景顺长城基金,2014年起担任基金经理,离职前任景顺长城股票投资部执行总监。据同花顺iFinD数据,其在管偏股型基金任职11年来总回报345.67%,同类排名2/452;年化回报达到15.06%,同期同类基金经理平均水平为4.13%。
近年震荡市下,鲍无可在管偏股型基金连续7年录得正收益,在沪深300指数大跌22%的2022年跑出3.42%的正收益,在偏股型基金经理中排名前2%。
最近5年,鲍无可在管偏股型基金的最大回撤是12.55%。2022年牛转熊时期,一批知名基金经理产品净值腰斩,鲍无可的最大回撤也仅在11%左右。
据景顺长城公开资料,鲍无可的投资框架是自下而上选股,注重安全边际,强调壁垒优先于估值,即以合理估值买入具有高壁垒、竞争力突出的公司。反映在持仓上,一是不追逐热点,二是及时止盈。
据同花顺iFinD数据,鲍无可持仓换手率较低,年换手率长期在200%左右,今年一季度末的重仓股包括腾讯控股(00700.HK)、神火股份(000933.SZ)、紫金矿业(601899.SH)、美的集团(000333.SZ)等。
接任基金经理压力较大
市场对此次官宣鲍无可离职不算太意外,因为过去一个月间,景顺长城已为鲍无可在管8只基金陆续增聘共管基金经理,这是基金公司“先增聘、后离职”的常用手法,接管的4位基金经理也均为资深“老将”。

但值得担忧的是,景顺长城似乎拿不出与鲍无可风格相似、业绩相当的基金经理,此次接管的4人要么投资风格和鲍无可有偏差,要么过往业绩缺乏充分验证。
具体来看,接管鲍无可近70亿规模的刘苏2015年加入景顺长城基金,投资风格与鲍无可最为相似,其独管5年的景顺长城竞争优势混合长期重仓的腾讯控股、紫金矿业、神火股份等多只个股和鲍无可重合。但这只基金业绩稳定性欠佳,2020年成立以来年化回报为负,最大回撤达到43%。
此外,接管鲍无可3只基金后,刘苏从“一拖七”变成“一拖十”,在管规模接近翻倍,规模猛增后是否会对投资管理产生影响?市场里不乏质疑的声音。
接管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混合等3只产品的邹立虎风格偏债,此次接手之前,在管规模近九成为债基或偏债混基。此前其在管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基金景顺长城支柱产业混合,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规模近9.5亿元。这只基金自邹立虎2022年接任以来业绩相对稳健,任职总回报16%、跑赢基准27%,但持仓风格单一,长期集中在煤炭、有色等周期行业,今年一季度末的前十大重仓均为有色股。

接管景顺长城价值发现混合的王勇2022年加入景顺长城基金,现任总经理助理、首席资产配置官、养老及资产配置部总经理,此前曾任新华资产基金投资部总经理等。王勇在景顺长城期间业绩平淡,此前在管的唯一一只主动权益产品景顺长城睿成混合在职半年来回报在-0.5%左右。
另外,曾由王勇独管的景顺长城颐心养老目标2040三年持有FOF,因业绩不佳、规模下滑,已于去年清盘,任期298天内累计亏损7.5%。
接管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股票的张仲维2023年加入景顺长城基金,现任股票投资部总监。张仲维曾是宝盈基金的“台柱子”,此前在管时间最长的宝盈互联网沪港深混合、宝盈科技30两只基金,约7年间任职总回报分别达到160.61%、90.76%。
不过,张仲维与鲍无可港股投资风格差异较大,预计接管后基金持仓风格会有明显变化。鲍无可偏重传统行业,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当时仍由鲍无可管理的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股票重仓包括中国移动、海尔智家、紫金矿业、久立特材等;张仲维则明显偏好科技成长风格,由其独管1年多的景顺长城科技创新混合以重仓港股互联网、半导体为主,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重仓股包括阿里巴巴-W(09988.HK)、中芯国际(0981.HK)、天孚通信(300394.SZ)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