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讯精密2024年报:AI+激活消费电子新空间,以创新实力挖掘增长潜力

财闻 张渝彬 2025-04-30 18:44:55

立讯精密正致力于以不断加大的研发投入力度,突破前沿技术领域,撕下精密制造行业的“代工”标签。

4月26日,立讯精密(002475.SZ)披露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立讯精密披露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87.95亿元,同比增长15.91%;实现归母净利润133.66亿元,同比增长22.03%。2025年第一季度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7.88亿元,同比增加17.90%,实现归母净利润30.44亿元,同比增加23.17%。

分业务来看,长期在公司总营收中占比超八成的消费性电子实现营业收入2240.94亿元,同比增长13.65%。在近期机构调研中,立讯精密消费电子板块CPBG负责人李敏表示,2024年是公司消费电子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公司以“垂直整合+场景创新”双轮驱动,在OEM和ODM领域完成从零部件到系统方案的全链条突破,实现业务进化三级跳:纵向上延伸ODM产品线完成“零件—模组—整机”的垂直整合;横向上持续推进客户业务拓展,丰富产品类型,构建全场景的九大产品体系,覆盖智能家居、智慧办公、健康医疗等领域。

在消费电子业务上持续深化的卓越竞争优势,是立讯精密经20余年发展一步步成为制造业龙头的立身之本。公司以精密制造为根基,于2011年左右切入苹果产业链,并成为苹果iPhone、Apple Watch、Airpods的核心供应商,主要产品市场份额在消费电子激烈竞争态势下持续提升。通过持续研发创新与产业协同,立讯精密构建起全方位综合解决方案能力,以中国制造的龙头代表实力逐步在国际市场开辟出一方天地。

AI浪潮席卷,消费电子行业揭开崭新一页

2024年,受益于全球经济渐进式复苏、消费者对电子产品迭代换新需求的集中释放,消费电子行业整体呈现出终端需求显著回暖的良好态势,新一轮增长周期开启蓄势待发,行业盈利修复动能显著增强。

与此同时,AI浪潮席卷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凭借端侧入口优势,已然站在智能化转型的最前沿,成为AI技术落地的最佳终端,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及增长空间。近两年,AI 技术在消费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愈发深入,例如,AI手机、AI PC集中发布引领功能体验升级与生态系统拓展,智能可穿戴产品借助AI实现更精准的健康检测,智能家居产品结合AI技术实现互联互通与协同工作……一系列新趋势表明AI正在重塑消费电子产品的用户体验,行业站在爆发级增长的前夕。

以AI手机为例,据IDC预测,2024年全球AI手机出货量将达2.34亿部,同比增长364%,到2025年,生成式AI手机的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73.1%;到2028年,生成式AI手机的出货量将达9.12亿部,2024年~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为78.4%。

除手机外,AI融入后带来的交互效果显著提升,也使可穿戴设备极具增长空间。据开源证券援引的IDC数据,得益于新技术和价格下降,全球AR/VR头戴设备将在2025年实现同比41.4%的增幅,同时,IDC预计行业将从2024年的670万台增长到2028年的2290万台,复合增长率36.3%。

此外,智能家居产品市场亦在AI浪潮席卷下不断扩张。太平洋证券研报指出,AI大模型底层赋能,智能家居蓝海前景广阔,智控+穿戴+机器人中长期行业起势动力充足,个性化全屋智能渐成行业趋势。财信证券研报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1558亿美元,2017年至2024年间年度复合增长率高达21.52%。

“AI+万物”趋势下,消费电子多个细分领域出现显著的增长空间,AI功能导入催生出更多新型智能终端与应用场景,垂直领域的技术深耕与场景落地成为关键突破口,在“研发+制造”双轮驱动战略下,以综合解决方案能力见长的立讯精密迎来重要机遇。

以深厚实力,领跑新一轮消费电子变革

如何紧握AI时代机遇,再次乘风远航,立讯精密以在消费电子领域持续深耕二十余年积累下的核心竞争力给出有力回答。

立讯精密具备显著垂直整合与跨领域技术融合创新能力。公司长期深度聚焦底层技术、工艺的复合开发,在多领域底层技术建立起完整能力拼图,搭建起面向多场景应用的高端智能化制造通用技术平台,实现对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混合虚拟现实设备等产品的赋能和差异化经营,并通过将自主产品堆叠创造场景乃至生态,以融合创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成为不断前行的完整方案提供商,在存量竞争中深挖增长潜力。

随着AI技术与制造业不断深入融合,立讯精密时刻紧扣精密制造这一底层逻辑,大力推动智能化、数字化对全流程多环节赋能,助力公司实现数智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公司已构建起深度人机协同的数字化生态系统,并将工业机器人、大数据采集分析、AI算法与数字孪生技术贯穿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及品质管理全流程。2024年,公司推进“智慧工厂2.0”升级,在原有“算法+数据”驱动基础上深度融合IoT物联网技术,构建起智能闭环体系,于苏州昆山厂区率先打造出“黑灯工厂”示范样板。

AI赋能之下,立讯精密消费电子九大产品线正从单一设备向跨场景智能体集群进化,为全球客户提供“本地化响应+全球化赋能”的立体服务。

可穿戴设备领域,据李敏介绍,2024年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总量达到1.9亿台,立讯精密将持续以领先的开发设计与生产制造能力,为现有国内Top5全系客户及战略合作伙伴赋能,助其提高市场份额。公司产品线规划聚焦户外的蓝牙运动手表、4G智能手表以及专业领域手表产品,面向户外运动场景推出太阳能充电手表,重点关注AI健康管理,并结合医疗级传感器与AI管理技术应用拓展更多的产品应用场景。

智能终端领域,立讯精密产品线主要涵盖商用终端及工业产品。李敏表示,公司已布建智能终端研发机能,持续运用在物流、医疗和教育领域的经验,围绕市场头部客户进行布局,挖掘潜在客户和战略合作伙伴。产品规划将围绕高端5G智慧终端产品研发、现有4G产品技术升级迭代,形成高中低产品阵列,在技术融合、国产化替代以及场景应用上持续创新,深化垂直行业定制解决方案。

在智能家居领域,产品线主要含清洁类、个护类、小家电等产品。随着市场繁荣,立讯精密通过前期技术积累与深耕行业头部客户,在2024年内,提升采购份额超50%,构建第二增长曲线。李敏表示,2025年,立讯精密将持续拓展扫地机器人、洗地机等系列纯增量市场,随着产品线成熟及客户持续黏合,预计未来可达到每年50%的增速。

此外,2024年内,立讯精密在智慧办公、智能家用安防系统、声学产品线聚焦骨传导、OEM智能出行、OEM医疗产品、网通等产品线上,与客户合作进一步深化,市场开拓取得进展,后续不断转化为业绩。

与此同时,立讯精密正集中精力进行技术攻坚,以不断加大的研发投入力度,突破前沿领域,撕下精密制造行业的“代工”标签。外界对精密制造行业存在其不具备创新能力与条件的误解,但事实上,客户在提出产品需求时也会同步提出很多技术指标要求,其中,很多要求是未来性的,这就需要企业从材料创新、工艺制程创新、流程创新等不同角度出发,为客户提出解决方案。

研发方面,立讯精密紧随AI趋势,通过前述的精密制造工艺平台化优势,前瞻性将成熟技术方案迁移至新兴领域。基于对基础材料、制程工艺、检测技术的系统性研究,公司实现了从核心零组件到复杂模组、系统集成的全链条技术覆盖。在此基础上,公司自有研发团队与全球头部客户紧密合作,共同建立多个研发实验室,实现对新材料、新工艺、新制程的联合创新,快速落地技术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进程。2024年,立讯精密研发投入85.56亿元,近三年公司研发投入已超过250亿元,截至2024年末公司及子公司累计持有专利7164项。

“立讯精密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结构性调整,实现从技术护城河到商业价值的递进整合,通过AI重构生产流程,并以海内外产能联动构建弹性供应链,将绿色基因植入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技术革新与生态责任”双向奔赴。”李敏表示,未来,公司将加强ODM资源的布局,结合AIoT、生成式AI助手,为办公、家居、医疗、出行等多个场景和多模态提供支持,构建机器人智能体协作网络。公司目标是将机器人智能体产线的覆盖率提升至60%,并在智能制造过程中部署AI质检单元。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近期关税政策扰动带来的供应链挑战,立讯精密以未雨绸缪的全球化布局从容应对。公司始终将风险控制前置到战略决策中,已通过多元化客户结构、本地化生产布局和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降低单一市场波动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具体而言,立讯精密已在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美国、墨西哥、罗马尼亚等国家与地区搭建产能基地与研发中心,就近服务客户,提升产品成本优势。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李敏表示,公司将通过国内外产能的联动,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实现全球订单的智能调配。公司将坚定地执行全球化布局战略,计划在北美和东南亚建立本地化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同时,公司将构建弹性供应链网络,以缩短交付周期。

(编辑:徐一嘉)
实时资讯
更多
2025-08-18 21:31
蚂蚁集团AQ上线AI打假功能,向假医疗广告宣战
2025-08-18 21:31
打破算力“孤岛”,中科曙光发布首个标准化超智融合平台Nebula 800
2025-08-18 21:23
AI服务器火热带动PPO树脂需求爆发,圣泉集团上半年净利润大增51%
2025-08-18 21:23
南亚新材:5名董监高在股价异常波动期间减持70.52万股
2025-08-18 21:15
雅江概念“翻倍牛股”西藏天路上半年净亏损1.12亿元
2025-08-18 21:07
电池材料产品销量上升,天赐材料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8.97%
2025-08-18 21:07
*ST新研:公司正积极推动司法重整进程,55家意向投资人参与招募
2025-08-18 20:59
川发龙蟒上半年增收不增利,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8.69%
2025-08-18 20:50
因信披违规,ST易联众及时任董事长、总经理同日收警示函
2025-08-18 20:42
英维克:上半年营收25.73亿同增50%,算力设备及机房液冷收入超2亿元
2025-08-18 20:38
申联生物:艾滋病药物等创新药管线临床试验能否成功存重大不确定性
2025-08-18 20:33
罗永浩新播客明日上线,首期嘉宾为理想汽车CEO李想
2025-08-18 20:32
淳中科技:股价严重脱离基本面,如进一步出现异常可能申请停牌核查
2025-08-18 20:32
A股史上最大吸收合并交易收尾,中国船舶将于8月19日起复牌
2025-08-18 20:29
景嘉微:上半年净亏损8761万,拟2.2亿进军边端侧AI芯片领域
2025-08-18 20:27
财通基金:沪指破十年新高,市场正向更积极乐观方向发展
2025-08-18 20:23
日本最早拟于今年秋季批准发行日元稳定币
2025-08-18 20:22
万通发展:实控人、董事长王忆会被采取拘留措施
2025-08-18 20:20
高兴夫被查 浙江省委常委会:坚决拥护党中央决定
2025-08-18 20:20
特斯拉新车型Model Y L即将登场
2025-08-18 21:31
蚂蚁集团AQ上线AI打假功能,向假医疗广告宣战
2025-08-18 21:31
打破算力“孤岛”,中科曙光发布首个标准化超智融合平台Nebula 800
2025-08-18 21:23
AI服务器火热带动PPO树脂需求爆发,圣泉集团上半年净利润大增51%
2025-08-18 21:23
南亚新材:5名董监高在股价异常波动期间减持70.52万股
2025-08-18 21:15
雅江概念“翻倍牛股”西藏天路上半年净亏损1.12亿元
2025-08-18 21:07
电池材料产品销量上升,天赐材料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8.97%
2025-08-18 21:07
*ST新研:公司正积极推动司法重整进程,55家意向投资人参与招募
2025-08-18 20:59
川发龙蟒上半年增收不增利,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8.69%
2025-08-18 20:50
因信披违规,ST易联众及时任董事长、总经理同日收警示函
2025-08-18 20:42
英维克:上半年营收25.73亿同增50%,算力设备及机房液冷收入超2亿元
2025-08-18 20:38
申联生物:艾滋病药物等创新药管线临床试验能否成功存重大不确定性
2025-08-18 20:33
罗永浩新播客明日上线,首期嘉宾为理想汽车CEO李想
2025-08-18 20:32
淳中科技:股价严重脱离基本面,如进一步出现异常可能申请停牌核查
2025-08-18 20:32
A股史上最大吸收合并交易收尾,中国船舶将于8月19日起复牌
2025-08-18 20:29
景嘉微:上半年净亏损8761万,拟2.2亿进军边端侧AI芯片领域
2025-08-18 20:27
财通基金:沪指破十年新高,市场正向更积极乐观方向发展
2025-08-18 20:23
日本最早拟于今年秋季批准发行日元稳定币
2025-08-18 20:22
万通发展:实控人、董事长王忆会被采取拘留措施
2025-08-18 20:20
高兴夫被查 浙江省委常委会:坚决拥护党中央决定
2025-08-18 20:20
特斯拉新车型Model Y L即将登场
热门文章
日排行 周排行
上证指数创十年新高,慢牛渐入佳境!中兴通讯涨停,寒武纪涨幅创5%
财闻 08-18
1
饿了么骑手更名“城市骑士”,新“战袍”上线
财闻 08-18
2
绿城“重塑”温州豪宅市场,丽锦项目摘7月全国商业大平层“销冠”
财闻 08-18
3
深度|宁波镇海学校食堂采购引发讨论:政府采购法适用边界几何?
财闻 08-18
4
AI4S赋能研发,志特新材发布高温隔热材料助推行业升级
财闻 08-18
5
起飞!上证指数盘中突破2020年“结构性”牛市高点3731.69点
财闻 08-18
6
“中国刻刀”来了!首台国产商业电子束光刻机,多家机构抢先签约
财闻 08-14
7
OpenAI筹划万亿级AI基建,科创AIETF半日涨4.78%
财闻 08-18
8
“电竞+信创” 双轮驱动,雷神科技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长
财闻 08-18
9
为解决IPO承诺同业竞争事项,头部晶圆代工厂华虹公司拟收购华力微
财闻 08-1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