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块屋顶光伏板,看老牌国企轻纺城的“综合集成服务商”战略转型
通过深度实施 “市场、数字、投资” 三大战略,轻纺城向着纺织产业“综合集成服务商”的目标稳步前进。
日前,轻纺城(600790.SH)披露了2024年年度报告和2024年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以下简称:ESG报告)。过去一年,公司围绕“市场、数字、投资”三大战略主线,多措并举全力打造纺织产业的“综合集成服务商”,最终实现了业绩的稳健增长。
银柿财经注意到,在轻纺城的ESG报告里,也悄然藏着一个展现公司产业转型历程里,全力探寻增长新路径的“小彩蛋”。
藏在ESG报告里的“彩蛋”
轻纺城的ESG报告显示,公司始终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在减排方面,轻纺城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核心目标,致力于打造零碳交易市场,通过积极探索“光伏+”的建筑场景化融合解决方案,推动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落实建筑能源结构转型。
据了解,利用智能化和数字化工程施工技术,轻纺城在多个现有建筑上改造光伏发电项目,包括仓储中心、北联市场以及东升路市场。截至2024年末,这些改造位置共计铺设超过4万平方米的光伏发电设备,预估累计年发电量430万kW,均已投入使用,且均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方式,实现能源可持续化,助力公司绿色运营。
进入2025年以来,轻纺城进一步加大了屋顶光伏的建设力度。银柿财经从公司方面获悉,轻纺城物流仓储1#—15#楼屋面面积约为11万平方米,公司总投资5600余万元,在该房屋上加装了约8.6万平方米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板,规划总装机容量达到17.5702MWP,利用率高达77.4%。
据悉,轻纺城的这一项目于2月13日进场施工,并在4月27日成功实现并网,这一时间点比原定计划大幅提前了两个多月。成功并网后,其发电能力十分可观,预计每年至少可产出1900余万度电。在运营模式上,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方式,每年可为公司增加电费收入900余万元。同时,该项目还可通过绿色金融享受政府补贴480余万元/年,通过参与碳交易,每年可额外创造110万元收益。
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这一项目也实现了社会效益的“双赢”。据测算,项目节能减排效益显著,相当于每年节约7732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9276吨、二氧化硫5799吨、氮氧化物2900吨,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突出力量。
多措并举,转型“综合集成服务商”
以科技赋能传统业态,在存量空间中开拓增量价值,屋顶光伏项目的落地,正是轻纺城这一老牌市场战略转型、产业焕新的典型缩影。
近年来,轻纺城正围绕“市场、数字、投资”三大战略主线,持续丰富新业态,培育新的增长点,全力推进向纺织产业“综合集成服务商”定位转型。
在市场繁荣方面,轻纺城不懈努力,千方百计为商户创造更多的交易可能性:积极探索“促布成衣”的发展路径,融合柯桥面料、深圳设计、杭州电商三大产业优势,建成了“梵诗优品”全球成衣选品中心;上线“帘想家”窗帘交易小程序和数字样册小程序,为商家提供线上交易新场景;开通“纺城甄选”面料直播间,探索面料直播的销售模式。
在数字赋能方面,轻纺城深度打造了管理的“大脑”、交易的“大脑”、物流的“大脑”、仓储的“大脑”、生产的“大脑”“五脑”并进的数字化发展大格局。公司以实体市场为根基,率先推进“数字轻纺城”“数字物流港”“利可达智慧物流平台”和“轻纺城印染大脑”的建设,实现应用场景化,物业管理、智慧用电、监控循迹等14大管理系统全面铺开,“金蚕宝宝”“小哥找布”等自行研发软件基本做到全覆盖,以数字赋能带动新一轮产业升级。
在投资拓展方面,轻纺城正推动两大重点项目的建设。其一是数字物流港的建设。针对市场中商品流通成本高、效率低,传统物流仓储设施逐渐过时等问题,早在2021年,轻纺城已开始了数字物流港的建设。目前,数字物流港项目公共智能立体仓、物流仓储区I标、II标已完成竣工验收。据了解,项目已同步携手专业服务公司开展招商合作,后续有望为公司业绩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其二,则是智谷数字工业园项目的建设。年报显示,该项目一期已完成了竣工验收,首批14家纺织后整理企业实现签约入驻,相关节能环保配套建设启动在即。
在强化主业的基础上,轻纺城的投资战略也在全面铺开。在2025年度提质增效方案中,轻纺城表示,接下来,将加大产业链上下游布局力度,围绕公司主业开展投资并购,在纺织科技创新、供应链优化、数字化提升等领域,持续挖掘与主业存在同频共振、反哺赋能效应的投资机遇,开展优质项目股权投资,增强全产业链竞争实力,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通过深度实施 “市场、数字、投资” 三大战略,轻纺城向着纺织产业“综合集成服务商”的目标稳步前进。展望未来,随着各项新业务的深入推进与业绩增量的逐步释放,轻纺城有望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继续砥砺前行,续写更多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