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盛虹2024年营收稳守千亿级,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劲增近四成
目前东方盛虹再生聚酯纤维总产能约60万吨/年,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再生聚酯纤维生产基地。
近日,东方盛虹(000301.SZ)发布2024年财报与2025年一季报。数据显示,2024年东方盛虹营收达1376.75亿元,连续两年跻身千亿营收阵营;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3.09亿元,归母净利润3.41亿元,同比增长38.19%,预付货款增至15.86亿元,同比大增202.02%。财报数据背后,彰显出公司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与发展潜力。
主营稳健,化纤板块表现突出
年报显示,2024年我国原油产量2.129亿吨,同比增长1.8%;油气表观消费总量同比增长1.8%,主要化学品消费总量增长6.1%。整体而言,我国石化行业生产消费稳定增长。东方盛虹经营业绩与行业发展同频,且多项关键数据释放向好信号。
在石化及化工新材料领域,2024年该类产品全年生产量达1783.09万吨,同比增长13.58%,而库存量同比下降16.78%至67.65万吨,生产与库存结构持续优化。
同时,公司炼化、新能源新材料业务产能扩张成果显著。其中,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作为“1+N”战略核心原料供应平台,拥有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常减压装置;甲醇制烯烃(MTO)产能达240万吨/年,为全球单套最大醇基多联产装置;丙烯腈总产能位居国内首位。
化纤业务成为增长亮点。2024年,公司涤纶丝实现销售额260.52亿元,占营收比重18.92%,同比增长13.52%;其他化纤产品营收10.99亿元,同比增长5.49%。
东方盛虹介绍,公司分别在苏州和宿迁建立化纤生产基地,拥有涤纶长丝产能约360万吨/年。作为再生聚酯纤维行业领军企业,公司依靠自主研发解决了熔体粘度均化关键技术、大容量生产再生纤维、长周期聚合运行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率先建成全球首条从瓶片到纺丝的熔体直纺装置,2018年即已开始量产再生纤维。目前公司再生聚酯纤维总产能约60万吨/年,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再生聚酯纤维生产基地。下游客户已广泛覆盖迪卡侬、耐克、优衣库、阿迪达斯、李宁等30多个知名品牌,再生纤维终端消费市场正在加速普及和推广。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24年石化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6.28万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利润总额7897.1亿元,同比下降8.8%;进出口总额9488.1亿美元,同比下降2.4%。总体而言,2024年行业营收规模恢复增长趋势,利润降幅同比收窄,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基本稳定,呈现出筑底企稳的态势。东方盛虹依托“三头并举”一体化化工原料供应平台,深化“1+N”战略,下游产业链优势持续强化,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已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加速AI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
自2023年确立数智化转型核心战略以来,东方盛虹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的创新应用,构建智能化体系,打造制造业转型“盛虹模式”。
面对2025年复杂外部环境,东方盛虹明确两大战略方向:一是夯实“1+N”战略;二是实施人工智能战略,加强AI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产业场景赋能,培育“新质生产力”,向世界一流能源化工企业迈进。
具体而言,公司将搭建AI智能体应用平台,在智能工厂、业财分析、大宗商品交易等领域开展智能体建设与应用。生产制造环节,AI技术将融入优化生产、自动控制、库存与安全管理等流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财务管理方面,实现从基础数据收集到深度分析全流程AI覆盖,提高报表编制质量与效率,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此外,AI技术还将在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等多领域深度融合,推动公司从“经验驱动”向“AI智能驱动”全面转型。
国海证券称,东方盛虹在新能源、新材料、石油炼化与聚酯化纤领域深耕多年,具备多样化的烯烃制取工艺,逐步形成了一个全产业链垂直整合的化工综合体。依托炼化一体化、醇基多联产、丙烷产业链项目构建的“大化工”综合化学原材料供应平台,向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化学、生物技术等多元化产业链条延伸的“1+N”产业布局。
光大证券认为,公司大炼化项目全面投产、新材料项目稳步推进,尽管受油价波动影响短期盈利能力有所起伏,但中长期来看,大炼化及新材料产能盈利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