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发布实施方案 力争2025年“土特产”全产业链产值达3300亿元
浙江出台方案,计划2027年实现“土特产”全产业链产值3600亿,新增名特优新农产品100个,带动从业人员增收6%以上。
近日,浙江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布《浙江“土特产富”全链发展优质优价工程实施方案(2025—2027年)》,旨在构建特色鲜明、产业集群、业态丰富的“土特产”培育发展体系。根据方案,到2025年底,浙江将建成135条产值超十亿元、12条超百亿元的乡村“土特产”全产业链,总产值达3300亿元。到2027年底,这一数字将分别提升至150条和20条,总产值达到3600亿元,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00个以上,带动从业人员年增收6%以上。
方案聚焦“产业提级”,构建链群融合新格局。将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链群,每条省级全产业链培育2-3家“链主”企业。到2027年,计划建成8个以上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5个国家现代农业园区、50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在“品质提升”方面,浙江将加强品种保护利用,力争发掘培育5-8个优新品种,建成种质资源库100个以上。同时,建设绿色生态基地,提升发展设施农业,力争稻菜、稻渔等综合种养模式面积达200万亩。“加工提标”环节,浙江将优化农产品加工布局,推进初级产品分等分级,提升精深加工生产水平。到2027年,计划建成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100个,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00家、省级700家。“流通提速”方面,浙江将夯实冷链物流基础,打通农村物流通道,拓展国内外市场渠道。力争果蔬、肉类、水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达到32%、85%、85%,农产品出口贸易额达到400亿元以上。“品牌提能”环节,浙江将打造特色品牌矩阵,丰富展示展销平台,推广新型营销业态。到2027年,新增绿色食品1000个以上、“土特产”品牌IP30个。在“联农提效”方面,浙江将健全模式链条拉动,优化平台赋能联动,立足产村融合带动。计划建成“共富工坊”2000家以上,共富市集100个以上。
此外,方案还提出创新数字赋能全链溯源机制、市场主导产销对接机制、财金协同多元投入机制,确保“土特产”高质量发展。到2027年,实现“浙农码”赋能“土特产”全覆盖,并优先保障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建设用地需求。该方案的实施,将为浙江乡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注入强劲动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