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免不再!美国“关税大棒”或波及药品,细分领域影响如何?
机构认为,由于美国仿制药与与原料药进口依赖度较高,药品征收关税后美国短期很难实现本土替代。
当地时间4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讲话称,美国将对药品征收关税。此前4月2日特朗普颁布的所谓“对等关税”中,药品被列为豁免品类。如果后续药品关税实际落地,将产生哪些影响?
美国药品关税存在特殊性
药品起初之所以被豁免关税加征有其特殊性。据江海证券研报,美国仿制药与原料药进口依赖度较高,药品征收关税后美国短期很难实现本土替代。从美国市场需求看,近90%的抗病毒和抗生素仿制药依赖进口活性药物成分,约80%的原料药来自海外,这使得美国难以在短期内摆脱对进口药品的需求。
江海证券援引生物技术行业、政策和学术领袖联盟“活性药物成分创新中心”(APIIC)报告指出,美国人日常服用的仿制药中,大量依赖从国外进口的活性药物成分,且前100种处方仿制药中约83%依赖进口,2024年进口价值约700~800亿美元的仿制药,其中印度和中国是最大供应国,贡献近50%-60%进口量。同时,美国仅20%的原料药为本国自主生产。
因此,江海证券认为,由于美国仿制药与原料药进口依赖度较高,药品征收关税后美国短期很难实现本土替代。反而加征关税后可能导致药品成本上升,最终转嫁给美国消费者。供应链重组和产业回流短期内实现这一目标难度较大。但也需要注意到,关税加征后可能导致行业竞争加剧,部分企业可能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的风险。
各细分品类影响几何?
对国内企业而言,按品类看,近年来国内创新药发展势头正盛,海外授权交易频频。对于关税是否给海外BD造成影响,天风证券指出,BD业务属于技术出海,不受到关税变化的影响,特别提醒从中国BD合作范围来看,非美国企业占比也相当高,不受影响。此外从BD“首付+里程碑+分成”的价值计算方式看,分成是以终端收入的一定比例来计算,受到关税影响较小。
出口较多的原料药方面,据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2024年我国西药出口金额占我国医药产品出口总额的一半,西药原料又占了西药类出口总额的近八成。
天风证券认为,考虑到部分原料药品种存在全球产能过剩,关税加征或将进一步削减中国企业产品的竞争优势,但经历2018年关税冲突后,中国原料药对美直接出口比重下降,影响可控。
CDMO(医药定制研发生产企业)方面,天风证券指出,对于研究和开发部分,现有业务模式的核心逻辑是,中国具备更高的开发效率,且该部分占整体新药研发投入比例较低,对于生产部分,实际影响会更复杂,一方面相当部分生产业务最后出口的不一定是美国,另外一方面,在高效合规范围内找到合适的替代产能也是应对之一,最后国内CDMO企业也在做全球产能的布局。因此天风证券认为影响可控。
上市药企密集回应
多家A股上市药企近日回应了关税影响。例如就上述提到的CDMO业务,诺泰生物(688076.SH)回应银柿财经称,“公司CDMO板块,虽然有美国客户,但其大量销售的货品是用于美国客户建立在欧洲等地的工厂产能,因此从实际贸易角度看,目前影响不大。”换句话说,诺泰生物向美国客户销售的部分产品,系直接发向欧洲等地,因此暂不受美国关税加征影响。
主营原料药中间体和CDMO的普洛药业(000739.SZ)4月11日在互动平台回应投资者称,公司对美国的业务主要是CDMO和API(活性药物成分)业务,药品(制剂)业务尚处于拓展期,销售很少,因此美国对药品加征关税,目前对公司影响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企业在回应中提到在美国本地已有布局的优势,以及未来全球化布局的均衡考虑。
全球最大的肝素原料药和制剂供应商之一健友股份(603707.SH)称,当前美国市场药品短缺问题频发,若全球性医药关税导致供应进一步紧张,健友作为多品类短缺药品的核心供应商,市场议价能力有望增强。公司已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如拓展欧洲及新兴市场、加速中国药品注册等举措,积极应对潜在变化。长远来看,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将加速公司国际化进程,推动更均衡的全球业务发展。
肝素产业链的海普瑞(002399.SZ)近日接受调研时称,对于肝素API业务,是由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美国当地生产和销售,不涉及出口美国关税,公司也在审视此相对优势带来的正向影响。对于制剂业务,目前公司直接出口美国的销售收入占公司销售总收入的比重相对较小,影响有限。海普瑞还提到,未来要强化全球供应链布局,灵活应对贸易环境转变,创造竞争优势,巩固在肝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生产多肽制剂药品、多肽原料药等产品的翰宇药业(300199.SZ)表示,对美销售主要是利拉鲁肽和部分原料药,正与合作伙伴关注动态,也计划开拓欧洲或东南亚市场以降低对美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