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被价格战拖累业绩,“BBA”的经销商们开始加盟比亚迪
如何找准转型的方向,亦是经销商们必须面临的问题。
股价不足一元,半年亏损六亿,随着龙头企业广汇汽车摘牌退市,汽车经销商们的生存状态再次受到关注。
回顾上半年,行业价格战加剧,新能源渗透率加速提升,与合资车企深度绑定的经销商们不得不“下场肉搏”,以价换量;与此同时,新势力直营模式冲击之下,如何找准转型的方向,亦是经销商们必须面临的问题。
价格战拖累业绩
从头部经销商的财报来看,营收与净利润普遍承压。
具体来看,不久之前宣布全员降薪的和谐汽车(03836.HK)营收同比下滑7.93%,净亏损7627万元,上一年盈利2.01亿元,销售汽车的毛利率为负。美东汽车(01268.HK)的营业收入为106.56亿元,同比减少24.37%,亏损约2700万元,而上一年同期盈利约3900万元,新车销售毛利率也下降5.3个百分点至-5.1%。
根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2024年上半年经销商的亏损比例达到50.8%,盈利的比例35.4%,亏损面较上年明显扩大。
谈到利润下降,多数经销商集团提及价格竞争。专注于“BBA”等豪华汽车品牌的永达汽车(03669.HK)在财报中表示,宝马、保时捷等传统品牌车企受制于新车价格战的影响、新车型推出乏力等因素,以及新能源品牌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确保新产品竞争力和业务规模的增长,加之现阶段油电不同税、不同权的政策背景,导致传统品牌企业的新车销量、毛利同比下滑。
2024年上半年,尤其进入第二季度以来,市场需求回落。宝马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37.59万辆,同比减少4.2%;奔驰在中国市场交付35.26万辆,同比减少6.5%;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更是大跌33%至2.96万辆。
为了实现销量目标,汽车市场出现罕见的高频和大幅度的价格调整。通过以价换量,牺牲利润为代价,接近30%的经销商超额完成半年度销量目标,而目标完成率不足70%的经销商占比仍达到了三分之一。
转型已是必答题
经营情况不佳,市场结构变化,经销商的网点布局、品牌选择、业务方向亟需进行调整和优化。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认为,主机厂淘汰赛已经拉开序幕,行业整合加剧。上游落后产能将被淘汰,部分品牌会退出,这就要求经销商对现有经营的品牌,出现持续亏损的必须“杀伐果断”。
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3年,中国车市有超过8000家4S店退网,预计今年退网数量超过2000家。 以规模较大的中升控股(00881.HK)为例,截至2024年6月,公司在全国拥有419家经销店,其中269家为豪华品牌,150家为中高端品牌,自2022年以来,整体数量便再未出现增减。
中升控股解释称,现阶段,仅增加经销店不再有助于增长,公司结合中心城市战略对经销店的品牌和城市分布进行优化。上半年新增的三家丰田和两家奔驰门店位于32个中心城市,关停的六家中则多为集团内边缘品牌或非中心城市的门店。
不同于中升控股,永达汽车在关停9家门店的同时,开始增加布局独立新能源品牌网点,上半年自建开业5家网点,包括小米汽车、极氪等品牌,同时还获取了三家新能源品牌的授权。 和谐汽车则在原有宾利、法拉利品牌走弱的情况下,选择与比亚迪和旗下品牌腾势加强合作,并在亚洲和欧洲建立据点加码出海,截至上半年末,和谐汽车已有20个国际分销网点。
以2014年特斯拉进入中国为标志,各大品牌厂家纷纷开启了以“直营”“代理制”为代表的渠道变革,起初各大新能源品牌纷纷效仿,但随着市场变化,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选择回归授权经营或是两者并行的模式,如腾势、小鹏、阿维塔等。
美东汽车认为,纵使新能源汽车趋势不可逆转,但随着市场格局的不断演变,汽车经销商应该以何种最佳方式、通过何种品牌、采用何种商业模式来迎接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转型,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回归现状,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2024年8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6.2%,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3.2个百分点。汽车流通行业景气度有所改善。
日前,多省市的乘用车以旧换新补贴(置换更新)细则陆续发布,青海、浙江、四川、湖南、湖北、广东、重庆等省市均已公布,单车补贴范围集中在1.5万上下,预计对后场产生显著促进作用。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建议,未来汽车市场不确定性加大,经销商要根据实际情况,理性预估实际市场需求。同时要加大对“以旧换新和报废更新政策”的宣传,通过强化服务提振消费信心,把降本增效放在首位,防范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