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有人给我40元,让我去人才招聘会做半天“气氛组”
“气氛组”的工作并不限于招聘会,还有会议论坛、汽车展会、企业店铺活动等等。
“这个摊位队伍这么长,不会有人是托吧?”在乌泱乌泱的人群中突然听到这句话,银柿财经顿时有些心虚——本人就是最近两场新春招聘会的“托”。
元宵节过后,求职旺季随之到来,各地都在举办招聘会。按理来说,线下招聘会应该不缺人流。但最近银柿财经接到了一个奇怪的兼职——有人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招募帖子,有偿寻找一批人参加招聘活动,“只要去转转就行,按天发钱”。
为了弄清楚来龙去脉,连日来银柿财经先后在两场招聘会上充当了“充场气氛组”,并且见到了不少“同行”。一场“气氛组”工作,参与人数可能多达上千,背后则隐藏着一个不为行外人所知的“产业链”。
有组织的“气氛组”
2月下旬的某天,银柿财经注意到,朋友圈有人在招募“暖场人员”,参加在杭州举行的一场招聘会,时间是2月25日。帖子显示“还差300人”,需要一批“年龄20~40周岁(超龄不要)”的充场人员,工作内容“现场随意逛逛即可,冲冲人气”,时长一个半小时,报酬为40元。
出于好奇,银柿财经联系上此人,要求报名。对方表示:“交5元押金,我拉你进群。”
2月23日,银柿财经进入一个人数将近300人的微信群。随即,群主阿枣(化名)发布了一则通知,要求成员将群昵称改为“名字+手机号”,她一再强调工作纪律:要签到、签退,另外,到了现场禁止提“工资”“充场”这些词汇,“有人问就说来参加招聘会的,来看看工作”。对于是否要为此准备简历,并没有强制性要求。
直至招聘会开始前夕,还陆续有新人进群。阿枣将一切都安排得有条不紊。
她特地制作了一张签到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编号,“明天早上到来现场报编号签到,几号门集合我会发在群里”。2月25日不到8点,微信群里就接连蹦出多条消息。阿枣已经选定了集合地点,还找来四名男生协助签到以及维持秩序,他们自称为“督导”。
8时30分左右,银柿财经赶到签到地点时,只见一群人聚集在招聘会入口附近。原来,充场人员不仅要签到,还要拍摄合照,百人为一组。
阿枣一边关注着群里的消息,一边指挥着混乱的人群排好队伍。“一排站10个人,后面对齐,前面三排蹲下,拍完合照就可以进去参加招聘会。”说完,一批人集体走向1号门。
像这样的“气氛组”有好几茬,且需要在不同时段入场。据了解,这场招聘会9时正式启动。多方打听下,银柿财经确认。阿枣至少安排了五批“气氛组”,规模达千人左右。
银柿财经身处第二批次,工作时间是当天9时至10时30分。进场后发现,部分企业摊位甚至连物料还未准备妥当,再加上当天气温低、寒风凛冽,求职者显得零零散散。这也意味着,刚开始在招聘现场走动的大多是“气氛组”成员。
到10点左右,招聘场子慢慢热闹了起来,“气氛组”和求职者人群混在一起,外人已经很难分辨了。
人才交流大会现场
谨慎的组织者
据官方公开信息,银柿财经参加的这场招聘会,人流量是16198人(安检门计数),现场共有886家企业设有摊位。
人流虽然密集,但对银柿财经来说,在招聘现场还是能够寻找到“同伴”的。区别于真正的求职者,他们大部分人手中不会拿着简历,基本是在“走马观花”,更不会在企业摊位前过多停留,而是掺杂在可以领取礼品的摊位队伍中,或者徘徊在休息区、卫生间附近。
这支千人“气氛组”队伍中,有中年人,也有年轻面孔。闲逛时,我通过“眼神”确认林玫(化名)为“队友”。她问,“你也是带着任务过来的?”得到肯定的回复后,林枚会心一笑,“我是第一批进场的,早上8点就签到了。”
虽然是第一次充当招聘会“气氛组”,但林枚显得游刃有余,一会儿在各个摊位前排队领取赠品,一会儿寻找遮挡处躲避寒风。据林枚介绍,她参加各类兼职活动已经有七八年了。
除了像林枚这样常跑兼职的中年人群,还有待业青年或者求职大学生。“我们正在找工作的空当期,在群里看到这个兼职就过来了。”多名“气氛组同事”介绍,他们就住在附近,参加这类兼职活动,“可以赚点交通费还有餐费”。
2月27日,银柿财经再次以充场人员身份参加了一场招聘会。根据招募帖子,这场招聘会需要“暖场300人”,年龄也在“20~40周岁”,工资同样是40元。
这一次的“气氛组”工作,银柿财经所在的微信群群主是王志(化名)。他为27日的招聘会工作准备好了“道具”,给部分“气氛组”人员分发了简历。“我今年已经38岁了,这个简历上的人不是我本人。”“气氛组”成员刘逸(化名)笑道,“但这样看起来比较像来找工作的。”
刘逸从2021年就开始参加这类充场兼职,“平时自己跑业务,时间安排也比较自由”。在27日的招聘会上,刘逸碰到了多位“老熟人”。
银柿财经作为一个“新人”,体验下来,两场活动的流程相似,但组织者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谨慎”。
“气氛组”不仅需要签到合照,还要在工作时间结束时前往集合点拍摄签退合照,只有这样才能领取工资。在签退时,“督导”们还在一旁提醒,“只能扫码进签退群,不能拉人进去,否则到时一起踢出群。”
像2月25日那天,银柿财经到达签退地点时,签退队伍排起了长龙,引得路人忍不住上前询问。期间,一位女士误打误撞来到了签退现场。阿枣显得有些紧张,赶忙上前连连质问“你来这里是干什么的”,并催促对方离开。
找“气氛组”要花多少钱?
通过几番交流,“气氛组”市场的运行模式渐渐浮现出来。
充场人员一般将阿枣、王志他们称呼为“中介”,他们专门接甲方公司需求,再组织实施。比如刘逸熟识的中介“小丸丸”,“我经常参加她发布的兼职活动,第一个活儿就是从她那里知道的”。
“小丸丸”招人时,经常转发“杭州樱桃job”微信公众号的推文。这一微信公众号简介为“杭州大学生、社会工最好用的兼职平台”,其认证公司为“杭州樱小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人力资源服务。
围绕这些中介,则衍生出了诸多“代理”。一位“督导”解释道,“这种活儿一般由甲方公司发包,找多个乙方中介分发下去,乙方还可能再去私下找代理,给他们拉人头的费用。”
“我没有公司,我就是一个人接活。”阿枣如此表示。王志则对自己公司名字则讳莫如深。
梳理这些中介、代理发布的信息之后,银柿财经注意到,“气氛组”的工作并不限于招聘会,还有会议论坛、汽车展会、企业店铺活动等等,地点也不限于本地。
虽然是一份临时兼职,但包括刘逸在内的多位“气氛组”人员对报酬能否按时发放并不担心,“这类兼职基本是日结的,当晚就会发”。2月27日晚,银柿财经的确顺利拿到了当天的报酬,是王志在签退群里以红包的形式发放的,加上退回的5元押金,共45元。
而阿枣却迟迟没有发放报酬。距离25日的招聘会已经过去几天,群里不见动静,已经有“气氛组”成员忍不住催问。2月28日,阿枣在群里安抚:“我也要收到才能发给大家,1000个人呢,我今天会催一下的。”
等到2月29日,问的人越来越多,阿枣先在群里返还了充场人员事先缴纳的押金,并称“(钱)在等领导审批,我比你们更着急”。傍晚时分,群内又有最新消息,因为税的问题,报酬暂时还是无法结算。
银柿财经了解到,当天第一批次进场的“气氛组”报酬为50元/人,之后四批则是40元/人。按1000人规模算,阿枣需要支付4万多元的酬劳,代理、“督导”们的报酬还需另算。
王志也组织了一批人去参加了2月25日的招聘会,他当晚就给充场人员结算了酬劳,“我自己先垫钱的”。对于最后谁将支付报酬给他,王志避而不谈,只是用开玩笑的语气说:“可能我是做慈善的吧。”
截至发稿,银柿财经还有40元的“暖场”报酬没有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