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关税大棒挥向中国石墨,羊毛出在谁身上?
新关税叠加现有税率,实际关税将飙升至160%。
当地时间7月17日,美国商务部做出一项引发全球关注的决定,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关键电池材料石墨征收93.5%的初步反倾销税,理由是认定这些材料存在“不公平补贴”。消息一出,瞬间在全球石墨产业及相关领域掀起波澜。美国活性阳极材料生产商协会于去年12月提交申诉,指控中国石墨以低于公平价值的价格倾销进入美国市场,此次美国商务部的裁定。若按该协会计算,新关税叠加现有税率,实际关税将飙升至160%。
消息公布后,资本市场迅速做出反应。亚拉巴马州的Westwater Resources公司股价暴涨15%,这家公司计划到2028年将年产能扩大至5万吨,显然将此次关税裁定视为重大利好,认为这为其本土生产带来了政策确定性和市场机遇。加拿大某矿商股价更是飙涨51%,市场似乎在预期全球石墨供应格局将因美国此举而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墨生产与出口国,供应全球超过70%的石墨资源。国际能源署5月发布的报告明确指出,在未来数年内,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最常用阳极材料的地位难以被替代,硅基材料大规模应用预计要到2030年。然而,美国本土产业在产能和质量上均无法满足国内需求。数据显示,美国去年进口石墨约18万吨,其中近三分之二依赖中国。这使美国电动汽车等关键产业,在供应链上对中国进口有着严重的依赖。
对于中国石墨出口企业而言,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冲击是立竿见影的。短期内,高达160%的税率使中国石墨在美国市场价格大幅上扬,市场竞争力锐减。而美国相关产业同样面临巨大挑战。特斯拉、通用等车企高度依赖中国石墨供应,石墨成本飙升将直接推高电池价格。据测算,石墨成本翻倍可能导致电池价格上涨超过1000美元。
美国对中国进口石墨加征高额关税,看似是保护本国产业的手段,实则引发了一系列复杂且深远的连锁反应。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挥舞之下,没有真正的赢家。如何在复杂的新形势下积极寻求对话与合作,共同探索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或是应对这一复杂多变的产业挑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