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妹”行情分化,新消费涨到头了吗
百亿私募创始人夏俊杰直言,当前新消费整体过热,股价存在明显泡沫。
由“悦己”“情绪价值”等关键词缔造的新消费行情今年以来表现惊人,诞生了多家股价翻倍龙头公司,也让重仓这些公司的部分基金年内业绩一路“飘红”。
被称为新消费“三姐妹”的泡泡玛特(09992.HK)、老铺黄金(06181.HK)与蜜雪冰城(即蜜雪集团(02097.HK)),几乎成为新消费行情的代名词,也成为这轮行情的最大赢家。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港股收盘,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蜜雪冰城三只个股年内涨幅均超100%,老铺黄金涨幅更是高达260.69%。
但是热闹的“涨”声已无法掩盖行情与观点的分化。当泡泡玛特于6月10日触及262港元/股的历史新高时,老铺黄金股价已连续四个交易日下挫,蜜雪冰城更成为“三姐妹”中被外资看空的对象。
对于整个新消费领域的机会,机构观点也出现巨大分歧。百亿私募仁桥资产创始人夏俊杰公开喊话新消费股价存在明显泡沫;而依靠重仓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跻身年内业绩涨超68%的基金经理则十分乐观,直言“我们正处在消费行业一个全新周期的起点。”
重仓新消费,打赢业绩反攻战
除了尚未被纳入港股通名单的蜜雪冰城外,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在一季度均不同程度受到公募青睐。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共有180只基金重仓泡泡玛特,39只基金重仓老铺黄金,还有多只基金同时重仓了两只个股。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混合,2024年二季度时首次重仓泡泡玛特,2024年年末首次重仓老铺黄金。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分别是其第一、第二大重仓股,持股数量分别为10.6万股、1.49万股。管理该基金的吴远怡旗下的另一只产品广发价值核心,也按照同样的节奏重仓了两只个股。

此举让两只基金的净值直接“起飞”。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两只基金年内涨幅均超60%,其中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混合A以68.38%的涨幅,在2万多只基金中(不同份额分开统计)排在第20位,是目前业绩排在前20名的基金中唯一一只消费主题基金。
这一成绩也昭告着两只产品打赢了一场漂亮的业绩“反攻战”。以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混合为例,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从其2023年一季度成立至2024年一季度末,该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4.85%,跑输沪深300同期表现(-2.09%)。而从去年二季度首次重仓泡泡玛特至今年6月9日,该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75.58%,而沪深300同期涨幅为9.83%。
同样靠重仓这两只新消费个股取得亮眼业绩的,还有申万菱信乐融一年持有期混合。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该基金于2024年四季度首次同时重仓两只个股,截至6月9日,今年年内涨幅达58.88%。而从2022年6月成立至去年三季度末,该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0.52%。
“三姐妹”出现分歧
截至6月10日港股收盘,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蜜雪冰城三只个股年内涨幅均超100%,老铺黄金涨幅更是高达260.69%。但是市场在对港股新消费“三姐妹”的未来预期上却出现明显分化。
作为新茶饮代表的蜜雪冰城首先“掉队”。6月初,外资投行美银证券、瑞银先后下调蜜雪冰城评级。瑞银指出,蜜雪集团的估值过高,加上海外复苏速度较预期缓慢,将蜜雪冰城评级由“中性”下调至“卖出”。
老铺黄金股价自6月4日触及1015港元/股的新高后连续走低,今日收于862.5港元/股。有机构提示,6月28日,老铺黄金将迎来上市后最大规模的限售股解禁,涉及12名股东合计持有的1.43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86.44%,这或许会让老铺黄金的股价持续承压。

泡泡玛特股价似乎是最被看好的“种子选手”。德意志银行最新的报告显示,泡泡玛特的潜在市场规模远大于此前的估计,该公司今年及以后业绩超预期并上调预期的潜力仍然很大。德意志银行维持对泡泡玛特的买入评级,并将其目标价从200港元上调至303港元。
知名私募喊话:股价存在明显泡沫
招商证券(600999.SH)指出,两大原因推动了新消费行情崛起: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Z世代的消费潜力逐渐释放,个性化消费、悦己消费更受青睐;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居民收入增速相对偏缓,更多高频、小额、可选消费成首选。
申万菱信乐融一年持有期混合的基金经理付娟、刘晗在一季报中表示,“我们正处在消费行业一个全新周期的起点”。两位基金经理认为,这一轮的消费新周期或会出现一个长周期的走势,它根植于年轻化的人口代际。他们更加重视内心的愉悦,有着相对较高的付费意愿,更加积极拥抱新的科技水平,也面临更加充沛的产品供给。
但是也有多家机构对本轮新消费行情保持警惕,并提示投资者背后存在的风险。
6月6日,百亿私募仁桥资产创始人夏俊杰发文指出当前新消费整体过热,股价存在明显泡沫。“当泡泡的市值远远超过了孩之宝+美泰的市值之和;老铺超过了周大福的市值;蜜雪超过了国内最大的连锁中餐(海底捞)+连锁西餐(百胜中国)的市值之和,我相信这应该是不合理的。”
中金财富在微信公众号文章《看不懂的新消费:流水的爆款,铁打的逻辑》强调:“消费偏好与投资逻辑,是不能等同的两件事。”投资者不宜用赛道思维理解新消费,而要从生意的逻辑、商业的框架出发,关注背后的商业模式、供应链效率如何,有没有品牌护城河等。
粤开证券指出,投资A股新消费领域要把握“三重溢价”,即品牌溢价、情绪溢价和技术溢价。但粤开证券也同时提示投资者:“需警惕新消费赛道过度泡沫化,如部分NFT概念股市盈率达200倍却无实质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