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主席吴清:成倍增加现场检查覆盖面,IPO申报就要担责
吴清从四个方面介绍了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方面的动作。
在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就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问题,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首先是上市公司自身的事情,同时也需要外部环境的改善。证监会的职责还是要做好全链条各个环节的监管,与各方面一起,来共同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和一流的营商环境,促使上市公司能够进一步完善治理,信息进一步透明,更加专注主业,更加优化资源配置,更加稳健经营,来更好回报投资者。
吴清指出,从监管上来说,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主要在于几个方面,包括做好入口的监管、出口的监管,还有持续监管,再就是责任的落实。
首先是严把入口。吴清称,企业的IPO上市,绝对不能以圈钱作为目的,更不能允许造假、欺诈上市,所以注册审核的各个环节都要依法依规,严之又严,来督促发行人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全力把造假者挡在资本市场的门外。证监会对在审的这些企业进行抽样的现场检查,交易所也进行现场督查,但是目前现场检查和督查的覆盖面还非常有限,下一步,我们要成倍地、大幅地增加现场检查的这种覆盖面,对发现的违法违规线索进一步加大查处的力度,申报就要担责,所以以此来倒逼发行人进一步提高申报质量,也倒逼中介机构能够履行好鉴证、执业等等专业服务的水平,进一步地勤勉尽责。
第二个是日常监管,持续监管要加强。上市以后的监管,主要抓三件事,一个是要防假打假,证监会目前也在跟相关执法部门共同构建综合惩防体系,强化穿透式的监管,严肃整治、严厉打击财务造假和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再一个就是要规范减持,对技术性离婚、融券卖出、转融通等等绕道违规减持的,要进一步堵塞相关的制度漏洞,对大股东、实控人等违规减持的,要严厉打击,要依法打击。第三是要推动分红,近年来 A股上市公司的分红状况应该说是在持续改善的,但是常年不分红的公司也不少,分红的稳定性、及时性、可预期性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多年不分红或者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我们将区分不同的情况来采取硬措施,这些硬措施包括限制控股股东的减持,实施ST风险警示等等。还将鼓励有条件的公司一年多次分红,特别是鼓励春节前分红,让大家欢欢喜喜过年。
第三个就是出口的监管,畅通出口。吴清表示,现在大家都在呼吁,要进一步加大退市的力度,我们也将付诸行动,一方面要设置更加严格的强制退市的标准,做到应退尽退。另一方面,我们也将完善吸收合并等等各种政策,进一步拓宽多元退市的渠道,鼓励推动一些公司主动退市。
再一个就是压实责任,吴清指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企业必须扛起第一责任、主体责任,控股股东、实控人、董监高作为企业的“关键少数”,必须挺在前面,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还有一些中介服务机构也都要各负其责,责无旁贷。当然也需要强调的是,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监管的过程当中,包括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等这些制度,也都需要与时俱进,进一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来进行必要的调整完善,来增强相关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让真正有潜力的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能够成长壮大,来不断改善我们上市公司的结构,也从而让我们投资者能够更好的分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